于娟娟
摘 要:“研究性學習”主要指的是:教師在學生的興趣之下,通過恰當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主動獲取各方面的知識,自主解決各類問題。將這種學習方法引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立足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重點分析了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問題。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實踐探究;自主思考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加扎實。所謂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針對某一個題目進行引導性研究,讓學生處于一種研究的模式。通過這種研究,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有效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學生也可以在不斷的研究體驗中感受成功,感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主要是“一言堂”,這樣就大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同時又要面對各種考試,身心會變得很疲憊,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氛圍的優化,讓學生在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創造空間和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掌握知識。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自學,或者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概要,可以是自主學習或者小組研究。然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文章的深層含義,教師應該發揮引導性的作用,這樣才能夠在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創造力。
二、巧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之中不斷激發自身的探究和創造能力,讓學生針對一些小的課題不斷進行研究,
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能力。可以通過關于文章的幾個簡單的小課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不斷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
方式。
例如,在學習《熱愛生命》這篇課文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研究:文章中哪些事例最能夠打動你?熱愛生命都有哪些表現?你覺得你應該怎樣熱愛生命?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真實的觀點表達出來,讓學生都能夠聽到大家多元化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模式,讓學生在求知欲望很強的情況下進行問題研究,可以有效保證學習效率和能力的提高。
三、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學習主動性
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能夠帶動學生積極思維。所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勇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同時能根據相應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研究再找到問題的答案。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其學習主動性會大大提高,有利于保證其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課文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文章提出一些問題,例如,文章講述的這個事例主要是想要說明什么問題,講述什么道理。如果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以后在學習其他文章的時候都會有發現問題的意識,
然后通過對文章的進一步了解去解決問題。
四、拓展研究的范圍,豐富學生的綜合知識
語文學習并不僅限于一個學科的范圍,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學科。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該帶領學生研究更寬廣的領域,研究更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學到更加全面的知識,才能夠把知識更好地應用在實踐當中。
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篇課文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究一下此文創作的歷史時期,在歷史中找到文章的背景,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對歷史知識有一定了解,促使學生形成相對健全、完善的知識結構,對于以后的研究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提高語文教學和學習的效率,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認識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加充實的鍛煉,收獲更多的語文知識。實踐證明,研究性學習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內涵。
參考文獻:
[1]陳秀婷.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指導方法探討:以“尋找家鄉的文化”課題研究為例[J].新課程學習:上,2012(02).
[2]尕松求加.試析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實施合作學習[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2).
[3]張群.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