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是高中教學課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的,旨在幫助學生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與責任感,為學生日后適應社會提供重要保障。然而,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說,學生的身份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致使信息技術課堂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隨著新課改之風的盛行,“有效教學”成為各學科教師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
關鍵詞:有效教學;分層;小組合作;信息技術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進行,各種教學新理念、新方法層出不窮,將其作為教學指導,實現課程的有效教學,是目前廣大教師都在嘗試的一件事情。那么,身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實現高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呢?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上述問題進行幾點詳細的說明與描述。
一、關照全體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使每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都是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但
是,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導致優秀學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不良現象。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充分考慮高中學生起點水平及個性方面的差異,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自我設計。”鑒于此,身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就應關照全體學生,即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能力、智力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比如,在學習《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下)》這節內容時,我就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如C層次(學困生)學生,要求他們掌握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集中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即可;B層次(中等生)學生,在C層次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還要體驗智能信息處理工具軟件的使用過程,了解它們的實際應用價值,
會使用網絡等媒介發布信息,表達思想;A層次(優秀生)學生,除了要達到B、C層次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目標,還要掌握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學會鑒別與評價信息等等。這樣,通過實施分層次教學,便能使班里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課堂學習,并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共享思路、激發靈感、反思自我、增進友誼,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所以,身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應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
學中。
比如,在學習《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這節內容時,在引導學生總結出常用的網絡信息搜索方法之后,我將班里學生進行了分組,讓他們每組以“端午節”為關鍵詞,利用所掌握的網絡信息搜索策略與技巧查找有關端午節的信息,如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詩詞等,搜索完畢后,小組成員之間交流搜索過程中自己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體會,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最后,每組派出一名代表總結發言。這樣,通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和樂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實現提供了保障。
三、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實現生活化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學習價值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強調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我們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已經完全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讓他們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學習價值,進而對此門課程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比如,在學習《信息安全》這節內容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吧,筆記本被病毒感染、QQ號被盜、個人電子銀行安全性受到侵擾、智能手機受到病毒攻擊等等,那么,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該采取怎樣的防范措施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了解。”這樣,我通過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喚起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的學習價值,進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與探索中,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實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上即為筆者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幾點看法,希望可以給予廣大同仁在相關主題的研究上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周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03).
[2]周華.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問題及出路[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2).
?誗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