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視覺文化發展的時代。視覺識讀能力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的發展趨勢,因此就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視覺識讀能力;培養策略
就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來說,美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已經成為培養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另外,隨著基礎教育與美術教育的改革,培養學生視覺識讀能力已經勢在必行。
一、培養學生視覺形象感受力
美術課程中擁有豐富的影像資料,其中既包含大師的作品,還涵蓋了大眾的通俗作品,通過將不同藝術風格的藝術作品融合在一起,極大程度地豐富了美術課堂,這也為提高學生視覺形象的感受力提供了素材。大師的經典作品已經成為人們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占據著美術教學的主要地位。而大眾化的美術作品則能夠更加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讓學生更好地解讀美術作品。
二、培養學生視覺形象上的審美能力
通過培養學生視覺形象上的審美能力,能夠讓學生對視覺對象做出相應的審美評價。視覺形象的審美能力能夠對視覺形象有了充分的感受后,在對形式與內容上進行判斷,并通過已有的經驗來判斷出視覺對象的美在哪里。在初中美術教學階段中,與眾多課程不一樣,美術課程肩負著培養與提高學生審美的重任。通過美術教材可以看出,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在思維能力上已經逐漸成熟。因此,教師在進行賞析教學的過程中,要抓準學生的審美心理與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培養學生視覺形象的解讀能力
視覺解讀能力是建立在學科基礎之上的一種批判能力。學生只有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掌握人類文化的特點與共性。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系好社會、民族與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知識與經驗,引導學生從視覺形象的形式審美進入到內容審美中去,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活動中,發現視覺形象中所包含的民族性或是地域性的文化審美,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對視覺形象的解讀與掌握。
想要提高學生的視覺識讀能力,就必須要從視覺識讀能力的理論上出發,結合美術課堂中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下培養學生的視覺識讀能力。
參考文獻:
聶黎生.讀圖時代的視覺素養概念及其視覺素養教育[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78-7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