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海松
摘 要:田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發展學生的走、跑、跳等基礎動作的力量性與協調性。在傳統的初中體育田徑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使用簡單的演示策略以及重復性練習策略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如今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育部對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分析初中體育田徑教學現狀進行新課標要求下的田徑教學分析,以期為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成效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初中體育;新課改;田徑教學
田徑主要包括田賽以及徑賽,其中田賽指以跳、擲等項目為主的體育運動競賽,徑賽指以走、跑等項目為主的運動競賽。田徑作為初中體育的必修課程,重在通過具體田徑運動動作和規則教學發展學生的田徑技能,已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及體育運動專業素質的目的。然而在具體的體育田徑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容易出現對田徑教學的不重視以及教學方式不當等問題,對學生的田徑素質發展不利。
一、初中體育田徑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從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上看,田徑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體育田徑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對體育課中過于繁重的田徑運動任務容易產生厭倦以及負擔感;(2)教師對田徑課程的教學設計科學性不足,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限制以及興趣需求,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從而影響教學效率;(3)體育教師普遍認為體育課程應以運動實踐為主,但多數教師完全忽略體育理論課程的重要性,學生在毫無頭緒的機械式訓練中無法取得高效進步;(4)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向于直接向學生呈現運動的整體效果,不注重對運動細節的解釋與指導,使學生無法完成針對性的運動要領認知任務。
二、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有效性
從上文論述中可知,現階段的初中體育田徑課程中仍然存在許多教師容易忽略的教學缺陷,要真正提高學生田徑運動的綜合素質,教師必須從教學現狀出發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筆者經過觀察分析,將提高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細節教學,發展學生的田徑運動意識
在由多種運動形式構成的田徑課程中,教師除了完成主要田徑項目的教學任務,還應從細節上提高運動要領的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在進行田徑運動教學時,可先給學生呈現動作的結果,并令學生仔細觀察細節;其次,使學生對運動細節與要領進行總結,總結采用自由發言的方式,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匯集和評價;再次,教師應將田徑動作進行細節分解式講述,并使學生進行模仿,教師針對學生的運動細節模仿進行一一指導和糾正,通過重復性練習提高學生的田徑動作正確性。細節教學不僅可以糾正學生的運動誤區,避免其在運動過程中發生肌肉或關節受損的情況,同時也有助于發展學生對田徑動作的領悟能力,從而提高其運動意識。
2.通過綜合性體育游戲設計提升田徑教學趣味性
為了提高初中體育田徑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致力于對教學形式的設計與改革。其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田徑運動項目進行合理的雜糅,通過設計綜合性較強的體育游戲提升田徑教學的趣味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課堂活躍度的效果。如,在長跑與短跑的競賽項目中,教師可開展趣味接力的體育游戲活動。首先,將學生進行接力賽分組,保證組間差異最小化以及組內差異最大化;其次,宣布游戲規則,以用時最短者為勝。在接力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個體學生的運動優劣勢,并通過運動能力反向安排進行彌補性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全面性運動素質。
3.結合田徑的理論知識教學,發展學生對田徑的全面認知
在新課改的“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下,教師不僅應通過各種途徑進行運動實踐的教學改革,同時也應提高田徑運動理論知識在教學中的比例。田徑運動的理論知識包括田徑的發展歷史、發展趨勢、具體項目、運動要領以及運動規律與科學依據等內容。提高學生的田徑運動理論知識水平是將抽象思維融入具體實踐的過程,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是學生各類運動發展的必經途徑。如,教師在進行跳高的田賽運動教學時,可首先利用一定課時在教室中開展理論教學,給學生播放專業運動員的跳高視頻,并令其對該運動項目進行評價與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并著重介紹細節動作的科學依據,在理論知識課堂的基礎上開展運動實踐課程,使學生能以一定的科學認知為指導進行運動練習。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田徑教學應針對其教學發展現狀作出相關改革,包括提升課堂組織科學性、教學方式有效性等方面內容。教師只有不斷以教學具體實踐為基礎進行反思和改進,才能真正實現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羅莉.論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的興趣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0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