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王莉+孫倩
摘 ? ?要:校企合作是提高本科院校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文章從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意義出發,分析了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難點與問題,并提出了完善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12-0096-02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指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為地區發展和產業振興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高校。應用型高校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校企合作能夠使高校了解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目標,編寫部分專業課教材,指導與評價實踐教學環節等工作,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畢業生。尤其是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這種實踐性、操作性強的專業,校企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開展校企合作對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的意義
(一)有利于人才培養與專業的發展
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主要面向涉外經貿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培養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具有國際貿易業務操作能力,能從事進出口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涉外經貿人才。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很多高校相繼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但整體的就業情況并不十分理想。用人單位感覺本科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創新能力較差;學生工作后發覺所需知識與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應該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與研究型大學不同,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更偏重于實際操作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接觸到外貿函電、制單、跟單、報關報檢等進出口的實際業務,使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及以后從事的工作有個直觀的認識,能夠使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并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到企業實地參觀、頂崗實習,或者請企業人員到學校來指導學生實訓,進行就業培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更好地提高專業技能。通過與企業的接觸,學生也能夠了解到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了解需要考取哪些資格證書,更好地規劃四年大學時光。
(三)有利于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國外的大學都非常重視教師的實踐經歷,要求新入職的教師必須有企業工作經歷,同時在職教師必須定期到企業掛職鍛煉,以保障教學需求。而我國高校教師基本上都是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大學工作,他們有著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大多數教師缺乏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實踐經驗不足,在國貿專業的教學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校企合作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促進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企業與學校合作后,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到企業進行短期或長期的掛職鍛煉,熟悉國貿專業的專業技能,了解外貿行業的發展趨勢及人才的需求狀況,更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
(四)有利于企業人才選拔與人才儲備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進行人才選拔和人才儲備。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將自己對人才的需求告知學校,學校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企業也可以優先選拔成績優異且適合自己的學生到企業工作。此外,校企合作還可以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學校的教師就是很好的培訓師,可以定期為企業員工進行相關專業的培訓,從而降低企業的培訓費用。企業通過參與校企合作,也能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傳播和良好形象的樹立。
二、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校企合作的難點與問題
(一)外貿企業積極性不高
企業是以效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校企合作的性質、方式、內容決定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收益較小,所以企業不太積極。企業更關注的是對人才的現實需求,而對于長期的投資和等待興趣不大。而且,國際貿易專業較為特殊,外貿企業崗位少,人員需求少,客戶資料及外貿業務要求保密等情況使得外貿企業不愿意且較難接受學生實習。拿本校來說,國貿專業學生多,黑龍江省的外貿企業相對較少,愿意合作的企業就更少。在國貿專業的校企合作中,往往是學校的需求很急迫,而合適的企業很難找。
(二)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我國雖然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但目前并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障校企合作的發展,政府缺乏相應的資金與政策支持,使得很多學校的校企合作僅停留在表面,企業不積極,合作中出現問題找不到可以參考的法規或條例,這些都影響了校企合作長期穩定的發展。
(三)學校教學改革措施不配套
實行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后,會影響高校現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制度。公立高校學科教育體系的特點是追求專業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非培養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盡管一直在增加實踐的比重,但仍然不能夠符合企業需要。校企合作后,學校的教學計劃、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理論課與實踐課學時比例,成績評定標準都會發生變化,比如,課程置換可以置換哪些課程,學時達到多少,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考核標準是什么,學分如何認定等等,學校必須要進行教學管理的改革,才能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
(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我國大多數應用型高校都已經開展校企合作,但大多數都處于合作的初期階段,進展緩慢。許多高校國貿專業與外貿企業簽訂了合同,掛上了校外實習基地的牌子,但實際上很少或根本沒有學生到企業實習;外貿企業的人也很少來學校指導學生;帶領學生參觀企業時也只是走馬觀花,接觸不到外貿流程;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雖有一定變化,如減少理論課學時,提高實踐學時,但也不能反映企業和市場需要。合作模式也比較單一,沒有結合地區經濟發展、企業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確立適合彼此的合作模式。學生實際上還是在學校學習,沒有進入到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流程中去,也就無法提升專業技能[1]。
三、完善應用型高校國貿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關政策法規制度
校企合作的主角雖然是學校和企業,但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會增加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政府應持續出臺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同時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及相應的激勵機制,來保障校企合作高效有序的運行[2]。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國外經驗,像新加坡,政府鼓勵企業對高校進行投資并參與高校管理,鼓勵并規范企業吸納在校生進行頂崗實習,設定畢業生最低工資標準等各種政策調動校企雙方的合作積極性,保護了學校、企業及學生的三方利益,為校企廣泛深入的開展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校企合作能夠持續發展。
(二)突出地方產業特點,開展全方位校企合作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在學科建設,專業設置與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等方面應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如黑龍江省是對俄貿易大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與對俄貿易經驗,國貿專業校企合作也可以結合這一特色,培養了解俄羅斯文化與市場的國貿人才。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高校的發展也要依托地方經濟的大環境,應用型本科高校依托地方經濟發展優勢特色學科,加強相關領域專業建設,重視產學研相結合,開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服務,對于應用型高校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3]。
(三)學校應進行教學管理制度改革
高校現有的教學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適合校企合作的需要。要想深入實施校企合作,必須要對學校的教學體系與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以適應校企合作[4]。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要根據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就業為導向,合理構建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其次,建立完善的成績評定標準。對于課程置換,頂崗實習等環節,要明確可以置換的課程,學時與學分及考核方式,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期限,考核標準是什么,學分如何認定等等。再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應有計劃地讓青年教師分批到企業實踐并鼓勵他們考取職業資格認證。此外,可以從企業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外聘教師參與課程講授與論文撰寫,彌補學校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
(四)制定校企合作協議
校企合作協議作為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維護雙方的利益,解決雙方糾紛的實際依據,應盡可能完善。協議的內容盡量具體化,在合作內容形式及期限,資金與人員的提供、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設備購置、管理人員配備、成果享用、利益分配等事項上要明確規定,這樣既能夠保證合作順利進行,也可以在雙方出現爭議時有據可依。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也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定期了解學生在企業的表現及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及時了解并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惠娟.高職國際貿易專業校企合作建設的思考[J].張
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9).
[2]朱莉.關于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
議[J].高教高職研究,2013,(24).
[3]陸冬妹.地方性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討[J].百色
學院學報,2011,(6).
[4]張春雷,滕小芳.西藏高校財經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
養模式研究[J].學園,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