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潤蘭
摘 要:西部地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上的重要區域,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其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針對西部地區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現實條件,本文提出西部地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策建議,為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意義;對策建議
1 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西部地區的戰略意義
1.有利于保持西部地區社會穩定,加強民族團結
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內蒙古等十二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12個國家接壤,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我國政治穩定、地緣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長期以來,西部地區民族矛盾接連不斷,其中經濟發展落后是其重要原因。西部地區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加快發展該地區的社會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從而確保西部地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地緣安全。
2.有利于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水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實現對外開放在深度、廣度上的新發展。西部地區與亞歐大陸相連,雙方交流、合作、共利的潛力很大。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實施,西部地區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特有的能源、資源優勢與中亞國家進行商貿往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有利于促進西部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其目的主要在于促進社會經濟的新發展。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已不斷完善,區域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當前,西部地區的某些內陸省份正發揮著承東啟西的作用,成為東部帶動西部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實現區域性的協調發展。
2 西部地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條件
1.西部地區整體宏觀經濟發展良好
近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各種政策,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極大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其中有些省份經濟增長速度已躍居全國前列。2014年上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西部地區經濟整體上盡管呈下滑趨勢,但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市場消費增勢穩定,地方財政收入穩步增長,開放型經濟穩定向好,對外貿易增長較快,宏觀經濟在總體上運行趨好,這些都為西部地區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經濟基礎。
2.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當地政府的共同合力下,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長足性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在公路方面,國道主干線和西部干線公路建設已初步建成;在鐵路方面,新建鐵路已達4066.5公里;在航空方面,西部地區在完善現有機場的基礎上,新建和擴建了一批新的機場;在管道運輸方面,西部地區建設了一批輸油輸氣管道。其次,農村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正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總之,西部地區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其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硬性保障。
3.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近些年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以內蒙古為基點,提出內蒙古要向北開放,設立滿洲里、二連浩特為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以新疆為基點,設立喀什、霍爾果斯為經濟開發區。通過政策指導,鼓勵這些地區大膽試行,從而開創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目前,西部地區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日益密切,經貿往來不斷,合作與交流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新時期,黨中央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快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這就為西部地區實現對外開放的新發展提供了契機。
4.西部地區與鄰邊國家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
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在西部地區。他們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等眾多民族,而有些少數民族則與俄羅斯、蒙古國、中亞等國家的民族有著歷史淵源。由于在語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相似之處,這不僅為雙方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條件,更為西部地區積極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人文基礎。
3 西部地區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對策建議
1.積極推動實現西部地區區域大合作
西部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區域,由于各省份自身的能源、資源優勢不同,實現各省區之間的區域大合作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顯得非常重要。因此,西部地區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敢于打破區域限制,建立區域大合作平臺,為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奠定堅實的基礎。
2.積極推進西部地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西部地區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立具有西部自身特色的競爭體系,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西部地區應充分利用能源、資源、區位優勢,建立獨具特色的工業體系。此外,西部地區還可以充分利用該地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發展當地的旅游業,吸引眾多游客,擴大知名度,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促進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3.積極加快推動建設外向型進出口加工基地
西部地區是我國資源的聚集區,但由于科技水平較低,導致資源加工轉化的能力較弱,進而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因此,西部地區參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必須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建立面向中亞的進出口加工基地,實現西部能源、資源的充分加工。
參考文獻
[1]高虎城.深化經貿合作共創新的輝煌——“一帶一路”戰略構建經貿合作新格局[J].國際商務財會,2014.
[2]姚鈴.“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與中東歐經貿合作[J].國際商務財會,2015.
[3]蔣希蘅.國內外專家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看法和建議[N].中國經濟時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