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珠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極為豐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世界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國與國間的交往也更加密切,各國的民族文化也在不斷交融,在此形勢下,我國高校逐步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并且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教學,使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也能感受中華傳統藝術之美及傳統文化藝術蘊含的民族精神。本文就美術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展開探討。
關鍵詞:美術教育 傳統文化 融合教育
1、結合民間工藝制作,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傳統都各具特色,如苗族銀飾、壯族織錦、白族扎染、傣族筒帕等,美輪美奐且富有該民族的傳統文化,都可以作為美術教學的特色案例。但實際上,學生對于這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的了解比較少,他們大多是通過電視或者家人從產地帶回的實物而略知一二,對其真正的內涵了解較少。教師在講解相關美術知識時可以將此類內容滲透其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和認識這些傳統文化。如,在講解銀飾等內容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視頻,如《醉苗鄉》,加強學生對于苗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喜愛,同時展示苗族銀飾品,并講述這些銀飾品對于苗族人的意義,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準備好錫箔紙、剪刀、膠水等制作工具,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制作頭飾、衣飾。完成后由小組長負責報告設計思路和展示飾品,并由教師和其他同學點評。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認識,也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起到傳承、傳播的作用。
2、鼓勵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的藝術作品
在美術作品中應用傳統藝術,最主要、最難點是字創作過程中將文化藝術與美術作品的內涵與實際相結合,在結合中彰顯傳統文化藝術的精神與特質。如何完美地呈現與彰顯傳統文化的精神與特質是美術創作中最難點。由于傳統文化元素的獨特性、地域的廣闊性、民族的多樣性以及歷史的淵源性,使中國傳統藝術體現形式多樣。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藝術與美術課程中的聯系,應鼓勵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的藝術作品。如學習壁畫,壁畫具有獨特性與地域性,其所體現的傳統文化藝術可使美術作品具有獨特文化。又如觀察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隨著時間的變遷與發展,我國的傳統圖案也在不斷變化與創新,現如今,不但可以用來傳遞一定的信息.還可轉變為一類設計元素與創作靈感。吉祥圖案元素的融入給美術帶來了視覺上滿足的同時還營造了傳統的文化氣息,使得美感得到進一步凸顯。
3、在美術創作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美術作品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反映出多元文化背景,所以在傳統文化藝術創作時,作者會融入自身對藝術與生活的理解作,從而創造出多元文化的作品。例如唐宋時期具有陶瓷藝術絲綢之路的拓展,使唐宋的陶瓷藝術傳遞到西方國家,各國人民紛紛以自身的生活環境以及經歷進行陶瓷再創作,不僅能夠展示出獨特的手工技巧,也能夠彰顯每一個國家的藝術風格。所以在中專美術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帶領學生感受傳統藝術創作手法與特征,并引導學生深入領悟中國畫創作技巧的同時,鼓勵學生采用多元化方式,根據自身對于繪畫作品的理解和認知,融入自身意識,對作品進行再創作能夠不羈于創作方式與形式,充分體現理解與隨意性。通過結合意境表現具體事物,根據事物的細節予以描寫,結合學生獲取的知識以及實踐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品創作能力,增強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練習書法,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也可以融入美術教學范疇內,通過學習寫大字能夠提高學生的腕力,然后再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字體進行臨摹。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會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并且能夠平心靜氣的接人待事,練得一手好書法,能夠促進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更好發展,過程中學生也會不斷沉淀個人素養,打下夯實的基礎。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藝術設計,例如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紋飾與圖騰、篆刻等等皆是觀念的外化,例如圖騰表示絕對力量與霸權,代表的是王者,而鳳凰圖案則表示的是高貴,祥云代表如意,雖然是簡單的圖案,但是卻蘊含著極為豐厚的內在形象,對學生的藝術創作有著難以替代的引導與啟發作用。中專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融入藝術設計等眾多內容,帶領學生學習傳統服飾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并且結合現代化發展需求予以改善和創新,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服飾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鼓勵學生在課后搜集相關的服飾文化內涵,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美術教學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4、鼓勵學生參與美術手工制作來應用傳統文化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同樣如此。美術的另一設計作品一一工藝制品完美地表達了美術藝術與生活、傳統文化藝術之間的聯系。上文說到,傳統的文化藝術是多樣化的。其在民間藝術中得到直觀的展示,如太極、篆刻印章以及燈籠、中國結等。因此,中專美術教師可鼓勵學生參與到美術設計中。如美術手工制作,讓學生更直觀地接觸與感悟傳統文化藝術本身體現的文化涵養與精神。此外,在美術課上加入剪紙設計。讓學生通過自身想象與發揮設計人物造型、形狀以及植物等,進行皮影戲創作。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中專美術教師可將皮影戲背后所體現的文化內涵、風俗以及情感等一一講解,讓其對傳統文化藝術有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其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藝術應用于美術創作中。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民族文化的內涵,也是精髓,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特色,有助于凸顯我國經濟文化魅力,將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有效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使學生在美術作品創作時能夠展示獨特的風格與內涵,弘揚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創造性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也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瑾,解紅宇.融傳統文化于周轉美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中專教育,2012(1 2):63-65.
[2]錢初熹,中國中專美術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3):1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