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虎
【摘 要】教學活動中,只要引入小組合作、學生比賽、互相討論、實踐操作,就能在課堂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把知識從形象的感性認識轉化成抽象的理性認識,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進行比賽;小組合作;互相討論;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從小學生心理發育來看,他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動手操作能讓他們有效的過度到抽象邏輯思維上。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作過這樣的論斷:人類的心理發展都來自于動作。他以動作為基點來解釋人類學習特別是數學學習方面的特點。我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深深體會到動手操作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小學義務教育蘇教版五年級(上)第二單元《多邊形的面積》單元教學,當教學完這部分內容。學生總是對多邊形的面積公式,如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的面積公式掌握的不扎實,甚至和周長的求法混為一談,導致面積單位、周長單位也有好多同學發生混亂。
針對我班學生出現的這種情形,我特別設計了這樣的一節小組比賽課,我事先準備8張方格紙,每格是1厘米,上課時分發到每個小組組長手中(全班48個同學分成8小組,每組有小組長),這時我提出我的要求進行比賽要求:
(1)在格紙上畫出1個面積是6、7、16、25平方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2)再畫出面積分別是6、8、16、2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或梯形。
(3)我要求每個小組6個同學合作完成,最后所得的成績就是六個同學的總成績,當然也包括卷面。
當我布置完要求以后,比賽正式開始,老師開始計時。這種方法能使小組里學的好的同學盡量施展自己的數學天賦,而掌握的不扎實的同學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能把自己平時的錯誤想法和做法改正過來。當我布置下去的時候,小組討論馬上就熱烈起來,有的動手寫,有的拿尺子畫,有的開始計算,有的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驗著畫,有的三三兩兩在商量。這時我走過去進行巡視,有的同學趁老師過去的時候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師共同探討。經過約20分鐘的討論、試驗、操作、計算。好多小組已經按照要求把所有的圖形都完成了。這時老師提議完成的小組在進行最后一次檢查,盡量做到萬無一失。沒有完成的小組再抓緊時間。五分鐘后我收卷了,并且把每個小組的卷子按順順序用投影放到大屏幕上,大家共同來評判成績。這時的氣氛有活躍起來,有的小組的卷子做的整潔有漂亮,而且設計也很合理,致使全班同學都發出嘖嘖的贊許聲。有的小組的卷子看起來就不是那么盡人意,甚至有的同學故意給其他小組的卷面“挑刺”,如哪個圖形什么地方有錯誤,哪個圖形作的超出方格范圍,甚至整個版面設計的不夠漂亮、完美,也直言不諱的指出來。最后經過老師和全班同學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判。我宣布了最后的結果,第二小組獲得第一名,隨即全班響起最熱烈的掌聲。掌聲過后就接著是小組的互相埋怨和惋惜聲!
通過這樣的一節比賽課,同學們對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作圖技巧、單位名稱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通過比賽這種形式更加激發了他們對這部分內容的興趣。每個同學對這部分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在期末考試時這部分內容幾乎都得滿分。
一個人的實踐活動能力是其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既要培養學生具有收獲知識的能力,也要培養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
長期的動手操作在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合作互相討論更是培養學生思維中的互相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進比賽的形式也是激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甘落后,嚴謹的學習態度。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就逐步使每位學生養成了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我在平時的 教學中,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經常對學生進行比賽、動手試驗操作,小組討論形式多樣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上掌握知識,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數學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荷蘭著名的學者斯塔爾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在創造,也就是學生本人要把學的東西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
通過這樣經常不斷的對學生的訓練,對我的教學工作收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