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舉

摘 要:作為組成數學思想方法重要部分,數形結合是數與形相通性的反映,相互間能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轉化。高中數學實踐教學中的數形結合形式主要體現在:針對形的相關屬性利用精確的數來闡明;針對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利用直觀的幾何來闡明。通俗來說數形結合就是以形助數和以數解形。為此,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的實際應用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形結合;數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85-02
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體系的基礎課程,以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廣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改,高中教育不僅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更重視對其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高中數學教師應將教學質量提高視為首要的關注焦點。數學教學并非單一固定的,它呈多樣化發展趨勢,而數形結合僅是其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
一、函數教學中數變形的應用
數形之間的關系相互對應,針對抽象的數量問題,學生無法有效把握,而形的特點形象直觀,能夠清晰地將思維具體表達出來,對解決問題可起到定性的作用,實踐教學時教師不妨將目的和手段分別明確為形和數,找出對應數的形,通過圖形解決相應的數字問題。
例1:函數f(x)已知滿足f(x+1)=f(x-1),而f(x)=x?時x [-1,1]的條件,那么方程式f(x)=1gx的解為(D)。
A、7;B、5;C、10;D、9
探討:函數f(x)的周期和值域分別為2和[0,1],而f(x)=1gx,故x [0,10],將兩個函數圖形畫出來,其相互交叉的點則為解,詳細可見下方函數圖形。
如果解題過程中遇到三角、指數、根式等復雜函數方程解個數的討論,以兩個熟悉的函數表達式來替代方程式兩邊的代數式,并將兩個函數圖形在同一坐標系上畫出來,其相互交叉的點便是方程式解的個數,這種解題方法是最基本也是最簡易的。
例2:方程x?-4|x|+5-m=0的實數解恰有不同的4個,能否求出實數m取值的范圍?本題最終求得為5>m>1。
探討:假設函數y1=x?-4|x|+5且函數y2=m,那么函數y1和函數y2相互交叉的橫坐標點即方程x?-4|x|+5=m的實數解,而與這兩個函數圖形相互對應的交點共有4個,也就是說方程x?-4|x|+5=m的實數解共計不同的4個,如下圖兩個函數圖形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可見5>m>1為實數m最終求出的取值范圍。
函數圖形的升降與函數單調性呈正相關;函數圖形的對稱性又與奇偶性相互聯系;函數圖形最高和最低點的縱坐標則可解決最值即值域的問題。
二、幾何教學中的數形結合應用
高中數學教學中幾何教學一直是重難點,特別是其中解析幾何教學,但從數形結合角度來看,坐標圖形與解析幾何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實際上坐標法在解析幾何研究中,就是將代數語言視作基礎,通過幾何元素的運用來進行分析,達到解決其問題的目的。
例3:針對判定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間的關系,應用數形結合方法進行教學。已知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AB和PQ,其中Q(0,-1),A(2,3),P(1,0),B(-1,0),嘗試對兩條直線PQ和AB位置關系進行判定。
而本題中,數形結合畫圖解答法相比直線方程解答法更加便捷快速,其基本不會出現較大誤差。教師要在已知兩條直線坐標的條件下,引導學生將坐標圖畫出來,對兩條直線進行直觀的觀察,然后再對其中屬于平行的位置關系作出判斷。但要注意必須確保答案的準確性,為此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驗證答案。一般可采取斜率關系計算式: , ,由于KAB與KPQ相等,故兩條直線AB和PQ相互平行。
但其中需要注意一點,判斷兩條直線位置關系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嚴謹無誤的教學原則,囑咐學生解答同類題目時多加驗證,充分體現出數與形相互補充的作用。雖然此題可采取方程解答法,卻相對較為復雜,若有多種解法,則以簡便小誤差的數形結合解答法為首選,特別是數學考試過程中更應如此。
三、數學教學中數形互變的應用
數學中“數形互變”主要是指數與形的相互變換,而非單一的“形變數”或“數變形”,其不但要由嚴密的“數”聯系直觀的“形”,更要由直觀的“形”變為嚴密的“數”。也就是說解決這類問題必須同時立足于已知和結論,找出其內在數形互變的關系并進行認真分析,通常看數思形、見形想數是最基本的方法,即結合形化數和數變形。
例4:直線 :(2m+1)x+(m+1)y-7m-4=0(m R),圓C:(x-1)?+(y-1)?=25,為已知條件。①針對m不同的取值,可得直線互不相同,那么圓截得的這些直線中弦長有無大小值之分?若有該如何求出最值與其相應直線方程?②判斷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
探討:關于兩者間位置關系判斷的方法共計三種。1)方程組解答法,對判別式0與△大小的判斷;2)比較半徑r與圓心到直線 距離的大小關系;3)
(下轉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