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茂才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積極思維, 使學生在探究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構建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本文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40-01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提倡和引導學生探究物理自主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從而更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體現出學生在物理學習時的主體地位。
一、探究式教學
在物理學教學中,初中學生處于接受知識教育的最佳階段,要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有著極大的作用。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針對物理課程的特性,將課本知識的難點羅列出來,再交由學生通過網上、圖書館等各種途徑去查找資料,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帶著目的性去查找資料,在查找的過程中養成了自己動手的習慣。而后,老師布置學生進行課堂講解,將課堂交由學生發揮,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和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物理知識,進而提高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營造環境
對于我國當前教育而言,良好的環境氛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物理學科是研究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初中階段,學生剛接觸到這門新課程,要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須引起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興趣的培養。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物理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合理的探究能力,那么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十分重要。老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力量,努力營造一種適合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探究自然科學的氛圍中,以景教學、以情觸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活中敢想、敢問,通過想和問,一點一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用多媒體課件來調節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學生作為人生從少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特定階段,情緒的最大特點是強烈性和不穩定性。如果不注意初中學生情緒特點,在教學中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教學效果將會大受影響。從物理課的編排來說,物理課多被排在上午3、4節或下午1、2節,這時,學生經過語、數、外等課程的磨練,不少學生有了挫折的情感體驗,在上物理課之前,就已表現出無精打采、消沉等消極的情緒。因此,在物理教學之前播放音樂,利用遠程資源做多媒體課件教學,培養學生樂觀、熱情的積極性情緒,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建一些比較實用的自我評價、自我檢測機制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創建一些比較實用的自我評價、自我檢測機制是非常必要的。而這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這樣不僅不能使學生很好地了解掌握知識的多少和準確度,更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因此,建立一些實用的自我評價、自我檢測機制,比如教師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對學生物理學習的準確程度進行了解,這樣教師可以根據調查結果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物理水平;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檢測,能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對物理知識掌握的多少,明確以后學習的目標和方向;讓學生間的互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找出物理學習中的不足,從而提高物理思維能力
五、注重實驗,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相當密切,課堂中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課堂引導到社會,通過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及其他學習活動,切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不斷嘗試,從學生學習的每一個方面開展探究活動,一方面可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經歷發現科學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終身發展夯實基礎。“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究”,實驗作為物理學科的重要內容,應體現探究性的特征,實驗教學的過程就應該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強調實驗的探究性,是針對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提出的。過去強調“講授為主、實驗為輔”,實驗僅僅被看作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的一種附屬,它沒有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樣的實驗教學會讓學生誤認為“科學是不可變的真理”“科學是完備的”,自然無需再探索,只要準確記住科學結論,知道如何按部就班地去驗證課本中的內容就可以了。而現在提倡的實驗探究教學與以往的實驗教學不同,它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科學家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科學是如何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性實驗而慢慢積累形成的,讓學生明白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從而提升學生利用實驗來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六、注重交流互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的過程決定了物理課堂教學不可能是教師獨家教學或者學生一個人的探究活動,而是師生之間或者學生之間的積極交流和互動,以此來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因此,在物理探究性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讓學生學會在合作學習中進行交流互動,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良好的科學態度和集體主義精神。例如,在學習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分別來完成計時、測距、運動等相關工作,在分工合作中進行試驗分析、總結,以達到應有的合作效果。另外,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也要轉變角色地位,深入到學生中間,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適當的鍛煉。另外,教師在合作交流學習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要重視學生書面表達,還要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讓學生學會用專業的物理術語來表達自己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提高合作中的成就感。
總之,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中的樂趣,讓學生實現了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從而形成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羅曉芬.淺析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模式[J]. 品牌. 2014(03)
[2] 徐賓鋒.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整合下教學模式的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 2012(18)
[3] 季永建.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 中學物理. 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