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峰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現代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面的教學手段,在教育領域中越來越普及,并受到了各科教師的垂青和喜愛。對于初中數學而言,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豐富的數學感性材料呈現在學生面前,將各種枯燥抽象的數學理論和數學過程以真實形象的方式展現,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現代多媒體技術;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直觀情境;突破難點;主體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鑒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要將現代信息技術以科學、合理的方式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各種優勢,改變目前初中數學高付出、低效率的教學現狀,促使數學教學效率在其輔助下獲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對將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措施和途徑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討。
一、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沒錯,興趣是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的基礎,學生只有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才能使對事物的認知活動興奮起來。但是,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令很多學生對其望而生畏,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使學生覺得呆板無趣,沒有學習的興趣。而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可以使我們口頭語言無法描述出來的情景真實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強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就可在教學課堂上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數學教材中一些現實資料真實地展現出來,為學生創設一種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的濃厚學習興趣,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中《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節內容時,上課開始后,我并沒有直接向學生講述本節內容的理論知識點,而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投影屏幕上呈現了以下場景:一輪圓圓的紅日從海平面慢慢地升起,從將要露出海平面,到露出半個頭,再到遠離海平面,整個生動優美的場景真實形象地出現在了學生面前,而后,我將屏幕定格在了“日出”圖片,讓學生把太陽當作圓,把海平面當作直線,讓學生猜想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這樣,我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展示“圓圓的紅日慢慢從海面升起”的美麗場景視頻,創設了一種直觀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探索問題的氛圍。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應用數學無處不有,對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吸收
眾所周知,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且具有嚴密的邏輯性,這是令學生產生恐懼和畏難心理的根本原因。而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具體、聲色兼備、動靜結合的教學特點,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若加以合理利用,便能將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以清楚、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增強學生對難點知識的感性認識。基于這種認識,身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在遇到難以用口頭語言講述清楚和學生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點時,我們就可以將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入進來,使教學難點得以攻破,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吸收,以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充足的保障。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中《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節內容時,二次函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單純的語言描述講解,無法讓學生有清晰、全面的理解和認識,這時我們就可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二次函數的各個圖像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放大、倒退、暫停、反復等功能對二次函數圖像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和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的各個細節都能有清晰、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吸收。這樣,我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突破了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都獲得了大幅度提高。
三、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轉變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
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學模式單一,即教師為主體者,對學生進行各種數學理論知識點的講授,學生為被動者,對教師的講授內容進行死板理解和記憶,學生的學習個性被壓制,學習主體性被忽視。而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大信息搜索功能和儲存、分享功能,學生利用它可以自行搜集與學科相關的知識,并進行自主分析和探討,達到對其深入理解和認知的目的。鑒于此,身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我們,就可讓學生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知識的搜索、整理、分析與探討,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型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型教學模式,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進而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創造有利條件。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中《豐富的圖形世界》這節內容時,我摒棄了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灌輸型教學模式,而是要求學生自由結組,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自行搜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如,立體圖形圓柱體、圓錐體、球體、正方體、長方體等,以及大量的實物圖片,并與組員一起,根據搜查到的信息,對各種幾何體的特征進行探索、分析與研究,然后將搜集到的信息和得出的結論運用PPT課件的形式進行整理,課堂上,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對制作的課件進行演示、講解。這一教學活動,學生都表現得十分踴躍,都積極地投入到了這一活動中,制作出來的課件也是十分詳細、精美,為我們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做好了鋪墊。這樣,我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轉變了教學模式,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促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將現代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獨特魅力,使數學課堂教學變得輕松、愉悅、和諧,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學習視野也能得到充分的拓展,學習興趣也會得到增強,這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的。所以,身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現代多媒體技術對初中數學教學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積極探究各種將其融入課堂中的措施和途徑,使之符合新課改理念和學生認知特點,改變學生心目中對數學枯燥乏味的印象,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促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當然,廣大數學教師也應認識到,現代多媒體技術只能當作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可對它產生過多的依賴,否則,整節課只會是幻燈片的不斷變換,只有將它與傳統教學工具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自身的教學優勢,才能真正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庚.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課程中的應用設計與案例分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05-01.
[2]解忠良.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整合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11-01.
[3]程偉.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