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海
摘 要:先闡述了“分層教學”的定義和來源依據,并舉例“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從而為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相關指導方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應用研究
進入21世紀以來,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在義務教育普及率提高和在校學生人數不斷上漲的今天。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教育問題。例如,初中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以及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差異等。因此,我們有必要認真依據學生的能力,建立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相關知識
分層教學的來源依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從古代的教育發展史來分析
宋代理學家朱熹談到“中人章”時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四書集注》)亦即“因材施教”。正是孔子這條“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給教育理論增添了新鮮的血液,為后續的教育方針和理論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理論基礎。“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論,強調在施教前,先要考慮學生的自身特殊性,再根據學生學習的特殊性,給予靈活的教育方法。
2.從唯物主義辯證法來分析
內因和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矛盾體。內因和外因可以相互轉化,內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外因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是內因,教師是外因,教師這個外因將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而起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動和引導內因的積極性和探索性。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3.從教育學理論來分析
教學是一種培養教育人的活動。需要建立在有條理性、目的性等傳授知識的活動中。在教學環節中,要因材施教地顧及學生各個方面的差異,全面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因此,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綜合多重先進的教學理念,更充分地發揮教學的作用。
二、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特點
1.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初中階段是連接小學教學和高中教學內容的一個橋梁階段
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經歷一個過渡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可以很好地學習基礎知識,提高相關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初中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四方面的數學能力:(1)邏輯思維能力;(2)運算能力;(3)空間想象能力;(4)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而分層教學,就是依據學生學習情況而制訂出來的,在課堂中使用分層教學,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舉例——正數和負數
(1)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課程開始前,老師先做自我介紹,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今年38歲,身高1.65米,體重55 kg,我們班有50名同學,其中女生22人,男生28人,各占的比例是……請同學們思考。在前面的語言描述中,出現了哪些數字?分別是什么?你能用前面已經掌握的知識將這些數字進行歸類嗎?
(2)約3分鐘后,根據前期掌握的學生個性學習差異,分別向學習優秀、學習優良、學習一般的學生提問,并總結上述問題。之后根據啟發講解,鞏固分層練習,課后分層測驗,以及課后內容評估等環節,完成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針對初中學生數學教學的相對特殊性。需要教師做好以下工作:(1)分層準備課程;(2)分層次講授,提問;(3)分層次布置作業;(4)分層次給學生輔導等。但是我們也應該辯證地看待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優劣,不能盲目地夸大分層教學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從而達到使所有學生“學會選擇、主動學習、卓越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薛會忠.淺談油田地面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0(10):161-16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