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婧(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淺談《西方音樂史》中保羅·朗多爾米與音樂歷史間的完美對話
林曉婧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逐漸密切,中國的學者開始了對西方文化的研究,并且吸納了他們的一些優秀文化。西方音樂逐漸傳入中國,對西方音樂歷史的研究也拉開了新的序幕。文章從保羅·朗多爾米的《西方音樂史》入手,分析了該書中存在的不足,增加了我國學者對其研究的難度,以及其給我國甚至全球音樂的發展所帶來的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完美對話;借鑒價值
《西方音樂史》記載了西方音樂的起源,經過中世紀、文藝復興這段復雜的創作背景,一直延伸到20世紀的中葉,對于這段時期中創作的背景、時代變遷促使音樂的轉型,以及對人物的刻畫都有一定的記載,是一部較為完整的音樂簡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是西方文化大發展、大轉型時期,這時候的音樂創作都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革命色彩,對這時期音樂的解讀,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音樂修養和創作能力,還能了解當時的文化。
(一)時代劃分不明確
《西方音樂史》中對于音樂創作的時代劃分不夠具體,首先,它是以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給音樂進行時代劃分[1]。這樣的劃分會給后世的讀者帶來困惑,尤其是看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樣的字眼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在西方中世紀以后,很多的藝術流派都以這個劃分,比如,在美術領域就有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時期之分,那么美術領域的浪漫主義或是古典主義時期與音樂領域的這兩個時期有什么區別。古典時期、浪漫時期這樣的概括太過籠統,不能體現音樂特色,再加上時期界限模糊,學者在考證上存在困難。
(二)沒有列出譜例
《西方音樂史》在介紹創作者及其作品的時候,只交代了創作背景與創作思想,對于作品只是簡單地列舉,而沒有將簡譜列出來。細節決定了一件作品的好壞,對細節的處理也體現了一個音樂大家的音樂修養及造詣,因此對他們創作時期簡譜的研究將對研究音樂的人帶來很大的幫助。但是,在《西方音樂史》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這將使后世的研究者失去這樣具有重大價值的研究材料。
(三)沒有介紹整本書的歷史背景
保羅·朗多爾米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介紹,這本書的產生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無從考證。在一章開始的時候寫了歷史背景,但是這樣的背景太過繁雜,沒有進行系統的概括總結。
《西方音樂史》雖然存在一些缺點,對于后世的研究工作帶來了一些麻煩,但是其在音樂領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對音樂教育方面。以下是《西方音樂史》給我們帶來的研究及借鑒價值:
(一)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西方音樂史》是由朱少坤等人翻譯的,完全結合了中國人看書的習慣及思維方式。按照西方音樂的發展邏輯進行章節劃分,結構嚴謹,一目了然。它的層次分明則體現在書中使用了大量的符號,對于一些重點用不同的符號進行了標注,讀者能夠很清晰地了解其主要內容。
(二)人物描寫方法獨到
西方的宗教色彩非常濃厚,加上宗教都象征著教條、莊嚴肅穆,這一時期的《西方音樂史》能在描寫上做到匠心獨運是非常難得的?!段鞣揭魳肥贰酚涗浟诉@一時期的許多音樂家,甚至有一些沒有在后世留下具有重大影響的創作者,并且在介紹音樂家的時候采用的是人物傳記的寫法,筆法細膩具有親和力,并且語言有很強的概括性和總結性。比如,對柴可夫斯基的描寫?!段鞣揭魳肥贰分袑Σ窨煞蛩够拿鑼憳O其簡短,但是卻總結了一個音樂家的創作特點,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民族性,但是由于文化的影響不能掙脫日耳曼藝術的束縛,在創作中表現的個性不夠有力。
西方音樂史就是音樂家的創作史,他們生活中的點滴,創造了作品也成就了歷史。
(三)促進西方音樂美學傳播
《西方音樂史》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創作者留下的作品,其記載的方法新穎,對音樂家的描寫及評述獨到,讓我國學者對西方音樂有了很好的了解。西方音樂美學在中國的傳播引起了熱潮,對于美好有新穎的東西,人們總是不會吝嗇自己的注意力。人們在接觸西方音樂美學的傳播之后,不自覺地將其中一些具有特色的創作手法運用到自身的音樂創作中[2]。西方音樂美學在中國廣泛傳播,并且在翻譯、介紹與評論西方音樂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它的傳播讓中國學者了解了西方音樂中傳達的理念及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音樂的發展和創新。
(四)為學術研究提供依據
西方音樂史研究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研究,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時間為順序,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對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是針對我國對西方音樂研究作出的成就進行審思,在研究中不斷完善,最終實現對西方音樂史的全面了解[3]。保羅·朗多爾米的《西方音樂史》內容豐富,不僅對當時的創作者進行了記載,還詳細寫下了他們的創作背景、創作思想,以及作品展示。這本書對中國學者研究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有力的理論依據,為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的交流搭建了平臺,為中國音樂的發展翻開了新的篇章。
《西方音樂史》以其詳盡的內容、獨到的描寫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對這本書的翻譯,解決了中國音樂學者在研究西方音樂時因語言不通帶來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對西方書籍進行翻譯,給中國學者的研究提供方便,為中國音樂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狄佳.保羅·朗多爾米與音樂歷史之間的完美對話——《西方音樂史》讀后[J].藝海,2013(5):68.
[2]唐飛.淺談西方音樂美學在中國的傳播及其文化評價[J].戲劇之家,2016(3):60.
[3]孫國忠.西方音樂史研究:學術傳統與當代視野[J].音樂研究,2013(3):6-14.
作者簡介:林曉婧(1983—),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西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