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天津 300457)
?
“聽唱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探索
王瑞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天津300457)
【摘要】音樂藝術與其他科目有所不同,音樂是人對現實生活感受的一種表現形式,在特殊的情景中,它最能表現人的心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現實生活的本質。音樂教學中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它讓學生擁有音樂作品情緒般的內心體驗,并且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體會不同音樂情緒所帶來的不同心境。在小學生音樂教學中,音樂聽唱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以聽唱為入口,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實施音樂教學,聽唱教學是學生提高音樂素養的重要基礎之一。聽唱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學中有效地應用聽唱法成為我們必須研究的主題。在面對教育改革時,音樂教師要在工作中加以創新。學生喜歡的是音樂,并不喜歡音樂課,枯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不了興趣,教師應該掌握音樂的特點,應用聽唱法來有效輔助教學,從而有效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音樂;聽唱法;有效教學
音樂教育是我國的基礎教育之一,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音樂更加有趣,更加多彩,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懈追求、不斷創新,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本文以學生為主體,探討小學音樂的教學法,希望可以對音樂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師生單純地進行模唱是最普遍的音樂教學方式,時間一久這種方式就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該增加行之有效的音樂學習法,將音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習能力。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能夠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對增強教學效果具有很重要意義。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師生關系,就能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助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進行創造性學習。“聽唱法”也就是先聽,然后根據音樂的旋律模唱或演唱的過程。課堂中先把歌曲放給學生們聽,反復聽幾遍,讓學生能更快地進入到音樂的情境中;再讓學生們跟著演唱,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記住音樂的旋律,而不是被動的記憶音樂。這種教學方法使傳統的教學權威能夠很大程度地下降,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和老師更加親近,更加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聽唱法”減弱了老師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讓傳統的教育方式得到變化,先聽后唱的方式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聆聽與呈現中,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當然,聽唱法并非讓學生我行我素,在學習中,除了讓學生唱,還要讓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等一系列的問題,教師要細致嚴謹,及時糾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最終才能發揮聽唱法在教學中最大的作用。
在教學中,教師們應該重視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形象生動的學習。音樂教學總會有一些樂理知識,一般樂理知識枯燥、難以理解,如果一直強行灌輸,學生更加不能理解,而且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為避免說教,應適當地采用一些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從感性方面漸漸地轉變為形象性,再到抽象性,最終能夠理性地認識學習,理性地認識音樂。如《我的小綿羊》這首曲子,應用“聽唱法”的方法將歌曲播放給同學們聽,讓他們自己找出音樂的旋律以及音樂的特點,將學生分組并按小組演唱進行比賽,比賽勝出的同學將獲得獎勵。由于大家已經聽了這首歌,他們自己就能哼唱出歌曲的旋律,他們的記憶就更深刻,不易遺忘,所以采用“聽唱法”的教學方法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既能輕松解決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主體性的問題,又能完成歌曲的完整學習。在聽中隨音樂小聲跟唱,能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本身的思想,且充分鍛煉節奏感。在聽唱過程中,教師適當指導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結構等概念,能讓學生在聽唱過程中發現音樂的特征。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自己編創簡單的節奏,形成多層次的音樂效果,鍛煉學生的編創能力,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歌曲的情境,由內而外地進一步感受音樂表達的情緒。
合作活動并不是所說的“走過場”,應當注重實際效果,合作活動的三個關鍵點如下:
(一)爭論中尋找合作目標
在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爭論時,往往是他們思維最活躍的時候,總有許多理由想說服對方,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有所高漲,結果也是意想不到的。
(二)在共識中尋找合作目標
小學的音樂課有很多內容還需要表演,這也是音樂課和其他課程不同之處,為了能達到有效的教學質量,還需要幾個學生進行演唱和表演,這就需要他們的合作能力。有時教師可以點名,讓幾個學生表演,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同心合力完成,即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顯著、有效。
(三)在合作過程中得出結論
在合作達成共識時,學生的思維漸漸活躍,都有自己的主見,這樣更好地讓學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間,思維更靈活。
聽唱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聽唱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聽唱法完全符合學生天性中的模仿特點,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聽唱法是否適合某班學生或教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量。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方法還有很多,聽唱法只是其中之一。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聽唱法讓學生聽會了歌詞,愛上了歌曲,還相對輕松地掌握了樂理知識,這不僅讓學生得到體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更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為教師的有效教學奠定了優良的基礎。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課堂應該充滿各種趣味、積極的合作活動,“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自己能想;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自己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自己能說;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自己能做”。讓學生充分主動地學習,學生的頭腦才會更加靈活,創新思維才能不斷生長、不斷發展。學無止境,只有不斷地創新探索,才能不斷地完善。以上是筆者對于“聽唱法”教學的體會,正確與否,愿意與大家共同分享。
參考文獻
[1]王美娟.小學音樂“聽唱法”有效教學探索[J].教育教學研究,2014(41).
[2]童玲.小學音樂欣賞課“聽唱融合”教學初探[J].北方教育,2015(24).
[3]石琳.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2013(1).
作者簡介:王瑞(1987—),女,河北省,回族,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本科,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