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蘭靜
摘 要:充分挖掘幼兒在每一個環節中的數學教育資源,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區;日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38-01
數學是打開未來世界的一把金鑰匙,孩子學好數學,有助于他們更好的認識世界服務社會。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去體驗快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活力和魅力。興趣是幼兒學習初步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積極因素,使幼兒積極地參加、主動地探索和自覺地學習,是教育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充分挖掘幼兒在每一個環節中的數學教育資源,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那么,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輕松、愉快的學習
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成了一項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只有新鮮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孩子才能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個活動,自由地去體驗快樂。教師不僅關注知識本身的價值,更要讓幼兒在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能力。將數學內容寓于故事、游戲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把數學知識點貫穿于每一環節之中,提高幼兒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教師要吃透教材,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想辦法把數學內容用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傳授給他們。活動 能促進幼兒掌握初步數學知識,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通過動手嘗試,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實物操作能充分滿足幼兒好動的需要,有利于幼兒從中發現問題,找出規律。如在小班數學教學活動中,為讓幼兒按“大”“小”將物體分類,給孩子們一些大小不同的實物,讓他們進行比較后,再按要求分別放進標記“大”“小”的筐子里,正確的予以鼓勵表揚, 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比一比,分一分,較快地理解按大小分類的方法。幼兒的個體差異,客觀存在的,我們允許他們從不同起點按不同水平、不同發展速度發展和學習。經過幫助使幼兒有所提高,逐漸達到目標要求。
二、走到大自然、社會中
教師可以把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搬入課堂,寓數學于生活情境之中,使深奧的數學通俗化,還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與社會,大自然、社會中充滿了各種數學知識,是數學活動取之不盡的源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幼兒們對什么感興趣,抓住這一時機將數學教育滲透其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樹木、車輛、行人、建筑等,隨時向幼兒提出數學問題,仔細觀察見到的事物位置、距離、大小、顏色、形狀等,運用學到的知識并加以鞏固。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的同時,提供豐富的實物,對啟迪幼兒智慧,發展思維,具有很大作用。我們可以允許幼兒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更換不同層次的材料進行活動,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又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在數學游戲中既能滿足幼兒好動的天性,又滲透了數學的初步概念。
老師要關注孩子活動中的靈活性,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組織活動,要盡量為孩子提供多方法,讓我們的幼兒數學真正有趣起來。教師樂教,幼兒樂學。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興趣盎然,思維敏捷,掌握內容就顯得十分自然,變要其學為我要學,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游戲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源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游戲化是兒童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根本,它能讓兒童在快樂的玩中習得知識。例如:在春天的公園里,教師創設情境,要種植花草。將幾種大小、形狀、顏色等不同種子混放在一起,讓幼兒分類、再數一數每類種子有多少粒,然后開始播種,孩子會興趣盎然。
三、利用教學活動區
數學教育已經從重視教師的教轉向重視幼兒主動學習 ,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環境,在幼兒數學教育中很重要。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教師要把教學活動與活動區的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為活動區投放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可操作的材料。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將相關操作材料投放到區角中,讓幼兒進行操作。隨著每個主題內容的要求定期更換材料。在數學活動區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應有所不同,給幼兒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性。精心設計區域活動,選擇合適的方式,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在操作區,孩子們在運用積木搭建各種建筑物和物體的過程中,可獲得多種數學知識,包括空間、幾何形體、測量等,而這些方面又與分類、排序、數和數量的比較相聯系,會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信心。
四、在日常生活中鞏固
我們教師善于在生活環境中創造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豐富幼兒的數學知識,恰當運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并將其貫穿于幼兒學習的始終,可以使數學 有趣生動, 增強幼兒學習趣味性。把枯燥的數學有趣化,讓孩子覺得數學好玩又有趣,從而產生對數學良好的學習情趣。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循序漸進的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晨間活動時,讓孩子們說說今天有幾位小朋友沒來上幼兒園?帶幼兒參觀散步時,引導他們數一數幼兒園里有幾根彩色的柱子?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使幼兒輕松愉快進行著無固定模式的隨機教育,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并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悅,正面促使他們樂于參與,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總而言之,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盡可能聯系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使他們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條件下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探究數學的興趣,讓孩子一生對數學的情感有極大的影響效應。
參考文獻:
[1] 王 歡.優化幼兒數學教學,培養幼兒數學興趣[J].學周刊.2015(25)
[2] 劉 莉.親近幼兒數學活動從游戲開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