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蕾孫 瑩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
構建校企融合的高職教育文化體系探索
邵 蕾1孫 瑩2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摘 要:校企融合是高職教育進行深入改革發展的重要途徑,對高職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推進高職教育文化體系構建方面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本文基于校企融合對高職院校文化體系的建設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高職院校文化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校企融合 高職教育 文化體系
研究發現,在當前職業教育的建設過程中,只有加強對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視真正在教育實踐中促使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能夠與企業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相適應,為社會建設貢獻相應的力量。基于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校企融合的重視,在校園中構建校企融合的文化體系,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引導。下面本文就對校企融合構建高職教育文化體系的措施進行具體的分析。
從本質上進行分析,校企合作實質上是一種學校教育資源與企業教育之間的合理交換,并且這種交換性合作能夠涉及到不同的社會和經濟主體,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學校以及企業加強合作,為校企文化的融合創造良好的環境基礎。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從高職院校,為社會建設培養基礎人才的戰略層面,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同時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為校企合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保障,以優秀的企業文化為高職教育的開展提供一定的輔助[1]。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與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合作。高職院校應該結合企業發展和社會人才需求,設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切實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用人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最后,企業應該自覺承擔推進高職院校發展,企業以設備、產品、資金等方式入股共建集“經營、教學、培訓、研發”于一體的生產性校內外實訓基地,打造校企文化融合的平臺,輔助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社會義務,履行社會責任,通過與學校的深入合作,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性和適用性。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形成三方聯動的教育機制,為高職教育校園文化體系的構建創造條件。
在高職院校的發展進程中,要想培養高素質人才,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就必須重視對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進行充分的挖掘,并在充分把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基于二者的融合,制定相對科學的人才培養策略,保證高職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企業的崗位建設需要?;诖耍呗毥逃幕w系的構建也應該深入挖掘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精髓,并借助二者之間雙向互動的優勢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財富追求是企業的基本原則。高職院校的最終目標是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正確的理解并尊重企業價值觀是高職教育中校企融合的重要功課,目前高職教育還不能完全深入企業內部,所以尊重企業文化,理解企業生存的理由和目的,也是企業文化的融合。
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該注意得到企業的支持,以企業文化建設經驗,為校園文化體系的建設提供科學的指導,讓學生能夠通過接受相應的融合文化教育引導,深入的感受到未來職業文化的實質和內涵,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活奠定基礎。這樣,高職教育文化體系構建就能夠借助企業文化的力量,通過校企文化精髓的深度融合實現良好的轉型發展,在社會上樹立積極健康的品牌形象,為學校持續健康發展貢獻相應的力量。
以開放合作為鏈。校企合作環境下,社會需求、市場趨勢、行業動態、企業發展等已成為高職院校校辦和人才培養的指引,而高職院校也為社會、市場、行業、企業輸送了新鮮的血液,注入了發展活力。這樣相輔相成,發展共贏內在聯系構建起一種開放的職業教育生態。在這種職業教育生態下的高職文化,也必定會貫穿著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多渠道的資源共享和多維度的理念交融。伴隨著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產學研結合、資源流動的深入開展。
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要想借助校企文化融合構建科學的高職教育文化體系,為學生營造積極健康度的教育環境,不僅僅應該重視學校、企業與政府部門的聯動,以及對校企文化精髓的挖掘,還應該注意對企業文化中的價值觀念,進行適當的延展和校正,保證以企業文化中積極、正向的思想對學生產生良性的影響。
長時間以來,我國在推進校企融合構建高職院校文化體系的過程中,都過于重視企業文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的優化開展,希望能夠以企業文化為高職教育文化體系的構建,實施科學的引導和輔助[2]。但是由于政策導向不明顯、社會認同度偏低,企業在校企融合工作中的參與熱情相對較低,甚至可以說,企業在校企融合過程中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文化,存在一定錯誤的認識,并且這種錯誤的認識還會在其文化建設過程中表現出來,因此在積極推進校企融合的過程中,還應該對企業文化價值觀念在社會性和人本性方面的思想,進行適當的延展和校正。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高職院校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該始終堅定不移的堅持對真理的追求,將教育作為發展人的理性、激發新知識以及產生生活智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融入企業利益至上文化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對企業文化進行適當的調整。特別是在當前社會高度重視人才責任意識培養的背景下,在校企文化的融合過程中,必須要避免僅吸取企業文化中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而是應該將其延展為,在保證其他利益相關者乃至全體社會成員利益的基礎上,保證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并且應該將企業文化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法律責任等文化內容引入到校園文化體系的構建中,真正實現校企文化的良性融合和對接。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校企融合的重視,通過構建校企融合的文化教育體系,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高職院校中能夠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指導,為學生未來社會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云濤.構建校企融合的高職教育文化體系[J].教育與職業,2011(29):18-20.
[2] 季秋成,董平,張立艷等.以校企融合文化促進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J].科技資訊,2014(35):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