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麗
摘 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學校要多關心教師的心理狀態;教師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關鍵詞: 中學教師 心理狀態 提高方法
近年來,我國的心理學家和教育者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做了大量調查和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他們在有關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著焦慮、神經衰落等心理行為問題。作為教育的實踐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筆者談談看法。
一、學校要多關心教師的心理狀態
1.教師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地點是學校,學校的環境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狀態。目前,教師面臨應試教育中以學生分數的高低評價教師的優劣與否;在新課程改革下更新教育理念的職業需要;在教育體系改革中末位淘汰的潛在競爭,以及在教育教學、教研和迎接各級質量檢查、創建文明班級、文明單位、會考統考等紛繁復雜的工作。這些都是造成教師心理壓力的集中所在[1]。學校領導應堅持公平公正、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改進領導方式,實行人性化管理。首先,改變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好壞的唯一標準;其次,根據教師不同的目標,學校應積極多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滿足教師不同的心理需求。例如:青年教師有較強的發展欲望,學校應多給他們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激發他們爭當學科帶頭人的激情,對老年教師學校應多給予機會滿足他們尊重的心理需求。在新改革下,學校應多為教師創造培訓學習的機會,允許教師逐步盡快地實施,不要要求教師一步到位。總之,盡量消除教師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工作中保持輕松、積極的良好心理狀態。
2.學校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位教師都能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3.學校要開設教師心理咨詢室、心理閱覽室和心理咨詢熱線等。每學期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等,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2]。
二、教師要增強心理保健意識
現代重壓下的教師要有心理保健意識,懂得如何調節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1.正確看待自己。卡耐基說:“決定我們的幸福與不幸,快樂與否,不在于我們是誰,我們在什么地方,我們有什么,我們正在做什么,而在于我們怎么想。”可見教師要正確看待自己,擺正自己的心態,既不要把自己看得過高,又不要把自己估得過低。不跟別人做無謂的比較,因為“山外有山”、“強中更有強中手”;也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有的同事課上得好,不見得他對班級學生的管理能力強;有的同事在經濟上寬裕,不見得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指數比他低。正確看待自己,這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課,可以幫助教師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從而保持樂觀、開朗、積極的健康心態。
2.自我調節。“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教師當情緒不佳時應努力自我調節。例如:可以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以誘發積極的思緒和情緒,對抑郁、焦慮、困惑等消極的心境狀態具有抵抗作用,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展;也可以通過聽音樂、舒緩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還可以通過旅游、讀自己喜愛的書、聊天、聚會等活動宣泄不良情緒。當心中的不快自由充分地釋放出來,心理“病毒”的傷害和工作的壓力,就會一并遠離,從而使教師保持輕松、愉快的良好心態。
3.拓寬心胸。教師這個特殊的行業,決定了教師在學校所處的人際關系比其他行業更具有復雜性。教師要以寬闊的胸懷面對領導,與同事友好相處,寬容對待學生。“宰相肚里能撐船”,“笑一笑,十年少”,有了這種樂觀的心態和寬闊的胸懷,教師就容易保持心理的健康狀態。
4.更年期的調節。更年期是人的機體在衰老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根據臨床經驗,發現約有3/4的女性在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或喪失,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一系列癥候群,其導致的心理不適主要表現為: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或憂郁、煩躁、焦慮、多夢、失眠等不良情緒狀態。在特殊時期女教師在日常飲食中應適量補充能增加雌激素的食物,如:烏骨雞、黃豆、蜂蜜等。尤其是黃豆,其所含的大豆異黃酮具有雙向調節雌激素的功能,對維持女性體內激素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平時應少喝咖啡、濃茶、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根據中醫理論,“更年之期,腎氣漸衰,天癸漸竭”,“腎虛不能涵養肝木,則肝氣郁結”。有的女教師在更年期癥狀表現比較明顯的,除了注意飲食調養外,還應從補腎的基礎上,輔以疏肝解郁,滋養心神的中藥調理,可緩解其心理不適。對于癥狀嚴重的,可在婦科醫生的指導下,實施長期小劑量的雌激素替代療法;雄激素和雌激素合并應用;雌孕激素合并療法及安定劑與谷維素的配合使用等治療方法。使女性體內的激素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消除緩解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引起的精神癥狀。目前女性的更年期已為人們所熟知,男性更年期由于癥狀不明顯,其發生的程度比女性輕,常常被人們忽視。由于酒精和尼古丁對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很大,因此男教師應少飲酒,少吸煙,少吃含糖高的食物,堅持低鹽、清淡、葷素搭配的飲食方式。適當食用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類的食物,如:雞、魚、兔肉、青菜等。課余多參加體育鍛煉、爬山運動、聚會等活動,可以釋放減輕男教師心理上的壓力,使其更順利地渡過更年期。
三、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教師的心理狀態,除了受學校環境的直接影響外,社會的理解、認可和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1.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就事不關己,一切責任都是學校教師的,不管孩子的品行端正與否,還是成績好壞都與家長無關。一旦當孩子出現行為品質不好或學習成績差時,就怪罪學校教師,認為教師不負責任,沒有管教好孩子,甚至有的家長當眾辱罵教師,給教師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2.社會應增加對教師的物質鼓勵,如:提高工資、提高獎勵等方式表示對教師工作的肯定。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還可以減少教師隊伍中優秀人才的流失,從而提高教師對工作的熱情和滿意度,使得教師保持良好的心態。
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謝道權.請您慎念三字經.中小學心理健康導航,2008(4).
[2]王軍.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我見.中小學心理健康導航,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