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喜
【摘 要】數學是高中一門重要課程,特別是在高考中有很大比重。而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學習高中數學往往存在畏難心理。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指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教學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從高中數學特點出發,分析當前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心理情況,并探討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習心理;學習方式
一直以來,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特別是對于理工科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只有學好數學,才能更好的學習化學、物理等課程。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數學的學習重要性更為凸顯。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具備良好的心理和學習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因此要給予足夠重視。
一、高中數學的特點
和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內容、思維及難度等方面有顯著差異,具有鮮明的特點,具體表現在:(1)數學術語更為抽象、復雜。初中數學語言相對通俗、直觀、易懂,而高中的數學語言在描述上更為復雜、抽象,比如:函數語言、集合符號、運算語言等。而這就需要學生有更好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去適應。(2)重視數學思維培養。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已不再是簡單、統一的運算公式或者規律,其更在于培養學生的邏輯、創新思維,在問題思考上更為抽象化,且每個知識點學習都具有一定的發散性和延伸性,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3)內容更為復雜,難度有所提升。高中階段的數學整體難度較大,內容豐富又廣。特別是高中前兩年需要學完三年的數學內容,給學生的學習、理解及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中數學學習中的不良心理
(一)焦慮心理
通常從初中進入高中之后,所要學習的課程加多,知識內容也難度明顯提升,新學習環境下的壓力增大,基于此情況學生往往會出現焦慮心理,害怕不能學習好數學,難以跟上節奏,同時又有面臨新的人際交往。特別是對于初中數學基礎較弱的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一旦遇到挫折則會失去信心,產生抵觸乃至放棄的心理,而這就要求高中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學生消除焦慮心理。
(二)自卑心理
通常學生的數學基礎不佳,在學習中會出現一些自卑心理,不愿去面對學習,也缺乏自信心,同時還在父母、教師等影響下被動性學習,如此無法改善和提升學習效率,產生自卑、不自信心理。
(三)畏難心理
通常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因學習成績不理想,或者學習能力欠佳會對數學產生畏難心理,同時還會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厭惡感,不希望上數學課。在考試前后,通常會有緊張、害怕心理,在考試中難以集中精力去解答問題。
三、培養良好心理,掌握學習方式
基于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心理情況,教師應采取針對性、有效性措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心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
(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在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說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以知道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關鍵作用。大多數學生認為高中數學內容復雜、抽象、難度大,覺得數學沒什么實際效用,僅僅是為了高考才學習數學的,以致于對數學課程缺乏必要的興趣,在學習中往往會覺得枯燥,很難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為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師應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指導學生在正確解答實際數學問題中切身體驗成功,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端正數學學習態度
大多數學生在步入高中后,往往很難適應強度大、內容龐雜的學習方式。與初中數學相比較,高中數學內容更為系統化、抽象化,更重視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對于所學知識要不斷去鞏固、強化,且相同知識點具有多種題型,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端正自身態度,建立認真、仔細、勤勉態度,能夠持之以恒,勇于面對并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三)獨立自主的學習
通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教授學生的數學概念及應用,而如何更好的應用到實際問題解答中,領悟數學知識的內涵則需要學生自己努力。教師往往只是以引導者、組織者角色去開展課堂教學,更多的還要學生獨立、主動的去學習和理解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和分析問題,在練習中要主動去探究新的解題視角和思路,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尋找出某個知識點的解題規律,掌握問題的實質。此外,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好的理解力,能在課程知識和習題中自由轉換,獨立自主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四)形成適合自身學習的方式及方法
高中數學并不是通過題海戰術就能學會的,而是要求能夠靈活的、創新的應用所學知識,歸納每一類題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要掌握有效學習方法極為重要。因高中數學知識較雜,難度較大,因此在學習中要建立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再在課堂上針對性的聽講和練習,以提高學習效率,緊跟學習節奏。同時,應做好學習筆記,領悟教師教授的解題技巧,并通過練習熟悉這些技巧,充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另外,要特別重視課后的復習和鞏固,有針對性的進行習題練習,做到有效的查漏補缺,還應做好總結。可給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和任務,循序漸進的超越自己,達成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子興,宋秉信,昌國良.中學數學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44-146
[2]王麗平,關燕云.高校教師工作績效評價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4(03):417
[3]鄒麗嫦.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州大學,201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