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霏
【摘 要】分析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相結合的意義,探討信息化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提出中職語文實現信息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語文 信息化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069-02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在各個領域里都得到廣泛的運用。在教育領域中,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下教育的一個特征,是推動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原動力之一。信息化教學是指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與學之間運用系統的現代教育媒體,將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教學內容等相結合,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學內容,使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中語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信息化技術,讓學生學好這一門基礎學科,更好地服務于專業學習,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信息化走進中職語文課堂的意義
第一,信息技術形式多樣,生動而活潑,更易吸引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準備中,教師可以從強大的互聯網上找尋收集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影像,以及相關更翔實的內容介紹等,從而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吸引學生關注。
第二,信息技術能增加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中職語文教學要著力服務于各專業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可以用信息技術結合所學專業,搜集與所學專業相關又可以融入語文教學的課程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
第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結合信息化學習,學生可以成為獲取知識主動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讓學生進入一個廣闊的空間里,開拓自己的求知領域,學會自己找尋想知道的答案等,從而讓學生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
二、信息化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在中職語文課堂的組織中,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的發展,需要在空間上對教與學進行拓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純的“我教你學”,成為一種更能滿足學生多方面學習獲取知識的平臺。
(一)通過播放影像以最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接受新知識。學生要學習的是沒有接觸過的內容,如果以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聽的方式來傳授,那么學生的領悟力和理解力就難以得到有效培養,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把聲像、形象展示給學生看,那么學習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雷雨(節選)》的教學,這篇課文是一個話劇的節選,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容比較多:一是要了解什么是話劇,什么是劇本;二是要了解這是一部標志著中國現代話劇走向成熟的作品;三是要懂得什么是戲劇沖突;四是要懂得戲劇沖突是如何表現出來等。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看過話劇這樣的舞臺劇,因此,光靠書本來開展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雷雨(節選)》的視頻話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什么是話劇,話劇是怎么樣的一種表演形式。看完視頻后再導入授課。戲劇教學的重點在于對作品的鑒賞,教師在和學生觀看視頻后即可引導學生了解戲劇的矛盾沖突表現,引導學生觀察戲劇中人物的語言和神態。課文中的矛盾沖突是以周樸園前后態度的變化來表現的,并以語言作為最大的表現力來體現。通過影視上的直觀表現,再對照文字品析,學生就能更加了解周樸園對魯侍萍的真實情感變化,從而了解戲劇是怎樣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表達人物的,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鑒賞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更有興趣也更容易接受,所以效果是很好的。
(二)通過信息技術以經典的榜樣來提高學生課堂上的感悟能力。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職學生對其的學習是存在較大難度的,真正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可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例如在《歸園田居》《山居秋暝》等古詩詞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誦讀經典的形式,通過播放圖文并茂的視頻,創設良好的意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學習。又如,在開展詩詞的教學中,在教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通過在網上搜尋赤壁的圖片,讓學生真實地看到赤壁的實景,然后再通過配樂詩短片,使學生感受專業人員是怎樣朗誦這首詩歌。先讓學生從音形中了解后,教師才開展教學,把學生引導進入詩詞的原境界。這樣的信息化教學更能吸引學生來學習,更能讓學生感染詞中所表達的真情,而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從文字里去想象。
(三)為學生設立信息課堂,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中,定期為學生設立一堂有主題的信息課堂,讓學生到電教室開展相關信息采集。這樣的課堂相當于閱讀課,所不同的是,通過信息技術把學習的自主權放到學生手上,讓學生從互聯網上找尋相關的信息或主題,讓學生從被動學習進入主動開展,從而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授口語交際中的演講內容之前,讓學生先收集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從互聯網了解演講是怎么樣的,尤其是名人名家的演講是怎么樣的,然后讓他們自己歸納演講有什么樣的特點或是應注意什么,在正式授課的時候教師教授要點,讓學生再結合自己了解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對比,看有什么不同或是相同等,這樣就能更直觀地讓學生學習,自己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中職語文實現信息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大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信息化作為“新四化”之一成為一個重點。教育的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因此,作為為社會培養職業人才的中職學校,必須對信息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無論是在教育方針上、管理上,還是教育的實際工作中都要重視信息化教學。
第一,學校需要提高軟硬件的投入,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作為培養現代職業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必須緊跟時代,在硬件建設中設立有利于信息技術運用的現代化電教室、電子圖書館,讓教師在日常的工作開展中有平臺,能夠方便地對現代信息進行查找與學習;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開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多方位教育,通過有組織的學習,讓教師都能熟悉地掌握網絡信息技術,學會查找和收集相關教學的各方面資源,結合教學在課堂中合理運用。教師還必須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來組織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夠把強大的互聯網資源與教學大綱相結合,建立起強大的中職語文教學資源平臺。
第二,建立起以教究組為單位的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庫。中職語文的教學更注重的是實用性和開拓性,因此,在開展信息化技術結合教學中,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資源庫。為更便利教學的開展,應以教研組為單位,共同建立強大的語文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如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涉及詩歌、散文等各類文體,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視聽、圖片等資源來融入教學。有必要時,還可以組織教研人員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的需求,利用信息資料制作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件等。
總之,現代信息化教學是一種順應時代進步的教學方式,對中職學校傳統教學管理和教育觀念、方法等各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中職學校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實現,需要教育主管部門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盡力完善教育教學中所需要的條件,從而不斷地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盡力培育與社會所需求的現代職業人才,推動社會建設的進步。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課題“百色老少邊山地區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2015ZKY7)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