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海明
【摘 要】高中政治教材的每個章節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尤其以《經濟生活》為代表。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教材內容的編輯問題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政治教學中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無法直觀地展示出來。作為比較直觀的可視化工具,思維導圖將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圖表的形式具象化,給學生理清思路的同時簡單明了地表現了各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
【關鍵詞】思維導圖 高中政治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106-02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的教學理念在各種教學模式的嘗試中逐漸凸顯。與此相呼應,高中政治教材在內容的選取和編輯上也有了較大的改進,在更新原有知識框架的基礎上聚焦社會熱點,將知識的應用作為教材編輯的主要脈絡。這一變革帶來教材趣味性和可讀性增強的同時也使得系統的理論知識框架被忽視。尤其是高中政治《經濟生活》模塊中的知識點聯系非常緊密,不能孤立地教與學。但是,受課時原因和教學方式的限制,政治教學中知識點之間無法完整地呈現,學生只能習得零散的知識點而無法從整體的角度展開教材外的思考與探索,甚至往往會出現學了這個知識點卻忘記了別的知識點的問題。思維導圖作為直觀的教學工具,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化為具體的結構圖,理清學生思路的同時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有助于學生從點到面地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格局。
一、圖式化表現,展現知識點內在聯系
思維導圖的主要呈現形式是互為聯結的網絡圖,其思維原理是非線性的。思維導圖在政治教學中的運作原理是將學生理解和正在學習的新知識與原先學習過并已掌握的知識點或經驗相連接,將新知識整合進原有的信息系統中,并以互相聯結的、具體化的網絡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構建出新的知識體系與網絡,從而推動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整體理解。可以說,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越緊密,思維導圖能發揮的作用就越大。如人教版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之間的知識點聯系就十分緊密,各個知識點都存在或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如果僅僅按照教材順序展開教學,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就顯得分散且無法深入,配合思維導圖,往往能夠將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展示出來。
例如《經濟生活》第一課“神奇的貨幣”一節,教材將貨幣、信用工具以及外匯分成兩個小章節進行介紹,通過教材內容以及教師的講解,學生對于貨幣、信用工具以及外匯的概念等基礎知識能夠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三者之間存在的關系卻無從想起,教材中也沒有相應的解釋,這就導致這幾個知識點是分散的、各自獨立的。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地引導,從貨幣的基本職能和其他職能入手,分別引導學生將貨幣與信用工具和外匯聯系起來,并轉化為可視化的知識圖(如圖1),以圖式化的形式展現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的認知。
二、動手繪制思維導圖,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教師講解教材知識、學生生硬記錄,這導致學生的思維不活躍,學習興趣不高,造成學生學習效率較低且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需要關注的重點。思維導圖作為知識的動態生成,繪制時涉及關鍵詞、關鍵句,且繪制中要使用各種不同的線條與顏色,若讓學生參與到思維導圖的繪制中來,無疑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并在不斷地領悟中生成思維導圖,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此外,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思考也各不相同,制作出來的思維導圖自然存在差異,也表現了學生的個性,教師可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展示各自的思維導圖、互相交流,以更好地推動教學。
完成這一簡單版的思維導圖以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創意,在此基礎上制作新的、更翔實的思維導圖,并安排時間讓學生互相交流制作時的想法。
三、思維導圖,優化課堂教學
高中政治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教學內容涉及很多概念和理論知識,同時又涉及實際運用的問題,因此在學習中更要求學生運用整體的意識。很多學生無法使用教材知識回答實際案例中的問題,原因就在于對知識的理解不夠系統、深入,無法從整體的角度看問題。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發現知識點間的聯系,聯系新舊知識深入地思考問題,通過對政治知識系統化、體系化的理解,達到掌握知識并能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經濟生活》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其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誠信為本的良好品德,同時明白學法、懂法及守法的重要性。但這些說法都過于模式化,對學生來說太過枯燥,因此要通過案例與思維導圖的結合給學生留下切身的感受和印象,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結合當前的熱點,如三氯氰胺事件、蘇丹紅雞蛋等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案例,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夠避免這類事情的再次發生呢?在和學生的交流討論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圍繞案例結合教材內容,形成思維導圖(如圖3)。這樣學生就能將所學的知識點與案例分析結合起來,并在分析中形成整體的思維。
圖3
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點所在。教師應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條件來豐富教學模式,挖掘學生的潛能,將以思維導圖為代表的教學工具之作用發揮最大,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習慣,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燕.教師專業發展的局限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11(30)
[2]伍燕坤.高中政治新課改的優缺點之我見[J].時代教育,2012(12)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