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紅
摘 要:隨著我國國情的不斷改變,教育機制和方式也在進行著不斷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信息化時代對教育教學的需求,教育方式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只注重向學生傳授課程內容,帶領學生完成教學任務,而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貫穿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小學體育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從一線體育教師的角度,對小學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談幾點見解。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重要意義;創造性思維
隨著社會壓力的日益增大,家長對小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生不僅僅要學好學校的課程,還要上各種輔導班和興趣班,原本就不多的鍛煉時間更加稀少。而小學體育作為小學為數不多的學生實踐課程,就要負擔起調節學生學習壓力、培養學生團結一致和積極向上品質的重任,因此提高其教學質量是必須的。本文通過闡述小學體育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可操作性,簡要分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以及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式。結合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的體會,把自己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此文可以對廣大小學體育教育者有所幫助。
一、小學體育教學在小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意義
小學體育教育之所以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主要是因為其特有的實踐性和合作性有利于健全小學生的個性和人格特征,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自我協調能力,是在這個用分數衡量一切的社會中難得的具有調節壓力和鍛煉實踐能力的科目,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難以取代的作用,需要格外重視。小學體育中鍛煉身體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游戲和一些團體性體育項目,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與老師互動的部分,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同學競賽的部分,有利于培養積極向上的品質和競爭的意識。體育教學上述功能的發揮,借助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及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堂氣氛的兩個極端化
小學生的自主意識還比較弱,容易受到老師的情緒影響,其課堂氣氛也主要由老師來控制。而由于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大,小學體育教學的課堂氣氛出現了兩極化。對于重視學生發展教育的發達地區,其小學體育教學的課堂氣氛由于老師嚴格要求完成教學目的而變得過于嚴肅,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機械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失去了體育課程的樂趣;而對于貧困地區的落后小學,體育課程則成了老師放松、學生玩游戲的時間,體育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目標。這對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都是極其不利的。
(二)體育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雖然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現在大多數的小學體育課堂還是采取老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老師怎么安排課程,學生就怎么學習,而老師也往往只重視自身的教學進度,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結果教學任務完成了,但鍛煉效果卻沒達到,同時也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更別談培養創造性思維了。小學體育要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個性化、趣味化的教學活動內容,提高小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三)教育教學忽略了師生互動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老師與學生處于兩個完全不能互通的角色,老師的威嚴不容學生侵犯,學生敬畏老師,雙方難以近距離地溝通和交流。小學體育老師在教學中一般也只是給學生做簡要的示范,在學生開展練習過程中,主動性較差,導致老師難以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了解不全面,難以找準每位學生的思維發散點和興趣敏感點,難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感知來安排教學內容,限制了體育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思維培養的效果。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一)發揮小學體育教學優勢,開發學生右腦潛能
人的創造力和認知風格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人的左右腦分工協作,才構成了完整的人的生理反應,而左腦往往負責人的邏輯性和分析性,右腦則負責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用到的往往是邏輯分析能力,而很少用到空間想象,因此對左腦的開發利用要比右腦強,那么,想要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就要注重開發小學生的右腦。形象思維、非言語思維的培養,正是開發小學生右腦潛能、激發其創造性的關鍵,而這一部分,小學體育教學占有先天的優勢。小學體育主要是鍛煉小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即非言語能力,通過體育動作來完成各種游戲的競技即形象能力,因此,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充分把握這一優勢,開發小學生的右腦潛能,培養其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習乒乓球這一項目時,老師可以通過教導基本的動作內容,來讓小學生想象兩人對陣時怎么針對對方的落球點來進行還擊的動作,這對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其重要的幫助。
(二)創造舒適的教學環境,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有必要為學生創造舒適的學習氛圍;作為學生鍛煉身體和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的主導者,更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首先,老師要調節自己的心態,以一個愉快的、輕松的狀態面對學生,而帶領學生上課時也不要太嚴肅,要時刻微笑,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其次,老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生作為體育課堂的主體,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對自己的授課結果多進行反饋,只有徹底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動態,才能采取更好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進行小學生羽毛球教學時,老師在教完基本接球姿勢和攻擊要領之后,可以與學生組團對打,以實踐來教導學生學習要領,也能通過實踐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一個漸進的、不經意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改變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影響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常的方法是改變傳統的你教我學的授課模式,而將授課內容游戲化,在游戲狀態下,小學生的精力能夠高度集中,以此來培養小學生發展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運用情景引導教學法和自編自導教學法,來改變傳統授課模式僵硬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通過問題和情景展開想象,尋找適合情景的體育動作學習,也能充分鍛煉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小學生體育訓練結束后放松休息時,老師可以教小學生一個讓思維打散的游戲,例如體育競技名稱比賽,讓小學生學習了解更多的體育知識,也可以給予小學生一個固定的體育主題,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來展開自己心中向往的參賽情境和細節,以此來充分鍛煉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以上所述,只是筆者在從事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體會較為深刻的幾方面,只有克服了體育教學模式中課堂氣氛極端化、教學內容傳統化、與老師互動較少等問題,才能充分開發學生右腦潛能,并創造出舒適的教學環境,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優勢。只有將創造性思維貫穿于小學體育教學的始終,才能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養成良好體育興趣,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育提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玲.例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2).
[2]杭明華.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式[D].浙江師范大學,2015(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