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教育事業也在飛速發展,在這個提倡學生全面發展的時代,義務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對于小學生而言,鑒于其身心發展的因素,音樂教育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小學音樂教育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小學生一般處于六到十三周歲,這個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更是對新的事物充滿好奇,與之相對應,其接受知識的能力也相對較強,所以,對于音樂這種調節壓力、陶冶情操的學科而言,是非常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然而,為了使音樂課真正走進課堂,并且達到高效教學,科學的教學方法是特別重要的。而這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情境教學法,下文就淺析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小學音樂課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無論對于什么科目,大多都是采用講授式的教學。然而,新課標要求教師學會運用創新的思想去改進教學方法,去順應時代的發展。目前,我國課堂上得到最多認可的就是情境教學法,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情境教學法會把學生引入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我們都知道,情境教學具有靈活性,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因為在情境演變過程中,學生會將自己的思想觸入內容中,在情境的變化中創新思維會得到進一步鍛煉。
二、實施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情境選取結合教學目標
在小學音樂課上,鑒于學生的年齡普遍偏低,教師應該在情境選取方面考慮得更加全面。例如,在對有情節的歌曲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只有情境與教學內容恰當對接,才能將學生引入正確合適的情節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境設計要自然連貫
在目前的小學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年齡偏大,對于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不能完全適應,這也就引起了一個小問題,那就是創新型教學方法的設計,尤其對于情境教學法而言,情境是由情節構成的,為了讓學生自然地融入進去,情境設計的自然連貫就成為必然要求。
(三)結合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情況引入情境
小學生雖然活潑好動,但是其領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為了使情境教學法充分發揮其作用,教師要學會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去創設情境,只有這樣,才能使所有情境都融入學生的思想,達到輔助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櫻花》時,教師不能把日本文化作為課堂的情境引入內容,因為學生的實際情況就是思想不夠成熟,太過深奧的情境對課堂教學是沒有作用的,但是,如果教師展示櫻花的圖片或者帶來真的櫻花,就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運用自然生活,展示音樂情境
情境教學法,顧名思義,是在教學中布置或者引入場景,從而把教學內容更加精彩地呈現出來。這其中教師應該學會利用的就是用自然生活展示情境。例如,在學習《找春天》時,學生通常對歌曲本身不是非常感興趣,這時如果教師在課堂開始前進行幾分鐘與季節相關問題的預熱,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四季的變化,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去思考春天的特征以及季節的美好,這樣一來,學生在沒有學習歌曲之前就會對其產生豐富的想象,從而把整節課堂都設置在情境中,也就會得到更加完美的課堂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歌曲中的情境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傳統的黑板教學已經逐漸被多媒體教學取代,大多數小學生在課后生活中也常與信息技術產品為伴。由此看來,教師就應該利用多媒體去再現歌曲情境,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勞動最光榮》時,學生對勞動這個概念可能會生疏,或者并不感興趣,為了在課堂上達到音樂與思想同時傳達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資料,再現勞動場景或者與勞動相關的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視頻中找到興趣點,進而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加認真、更加好奇。
(三)運用表演體會情境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最喜歡的莫過于表演了,所以情境教學法的另一個有效應用策略就是運用表演體會情境。例如,在學習《大鹿》時,學生感興趣的通常是鹿這個動物,而不是音樂本身,為了使音樂教學更加深入人心,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表演,或者把每一個學生都編排成他們各自喜歡的動物,把鹿的表演作為情境劇的表達,讓學生體會到歌曲的內涵與樂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音樂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是特別重要的,所以在教育不斷發展的同時,音樂這些培育素質的科目也越來越重要。上文結合實際分析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中的運用,總結了運用自然生活展示音樂情境和運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歌曲中情境以及運用表演體會情境等教學策略,并且探究了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相信我國的教育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宋佳.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學策略問題的思考[J].東北師范大學,2013(01).
[2]劉協捷.音樂教育中教學方法改進的思考[J].教育與科學,2014(0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