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松林
(唐山市路南區福莊小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
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學
桑松林
(唐山市路南區福莊小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音樂是一種能夠使人感受美、欣賞生活、領悟人生、凈化心靈的重要學科,小學是學生接觸音樂教學的啟蒙階段,也是充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在此簡單地談一談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以及創新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淺談;小學音樂;創新教學
(一)傳統教學方式陳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大部分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都存在著:“上音樂課好無聊,還有多久下課呀”“音樂教師總是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各種音樂符號,上音樂課太沒有意思啦”等現象,這些現象的產生不但會大大降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音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可見,傳統的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不能夠達到音樂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完成新的教學任務。
(二)教學資源匱乏,輕視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由于教學資源有限,且大部分學校不重視音樂這一學科的重要性,傳統和陳舊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進程。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學率,一味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缺乏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很少為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沒有一點創新和新穎,只是按照教材內容循規蹈矩,不能夠有效的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三)學生的音樂素質欠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家長都嚴格要求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進而導致大部分的學生的音樂知識、唱歌技巧以及識譜能力欠缺,這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學生不能有效的將樂譜、歌詞、節奏結合起來,在沒有節奏的環境下,就不能單獨完成一首歌的演唱,但是對于考試樂曲,教師會對學生加強練習,進而使學生機械的記住,但是這樣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還嚴重的違背了音樂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也加重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壓力和負擔,嚴重阻礙了音樂教育的創新和持續發展。
(一)開展游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源泉,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有效的推動音樂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愛玩、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強等,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和審美感。然而,游戲教學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交際能力、團隊競爭、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
(二)更新小學音樂教育理念。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音樂教師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新教學觀念,轉換教學主題,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聽覺、視覺等多種方式有效地刺激學生的神經中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同時,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實際的音樂學習情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采用層次性的教學方法,使教材內容由淺入深,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而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學生在實際的感受中對音樂進行探索問題和發現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基本功、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得到學生的尊重和崇拜,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審美能力、感知能力為主,進而創新教學方式,并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與盡可能多的掌握樂器演奏,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推動整個社會科學進步的有效途徑。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教學已經成為貫徹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不斷的總結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方式,將演奏技巧、理論知識與音樂鑒賞有效地融為一體,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一個和諧、自由、有趣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音樂,掌握音樂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感、認知感、創新思維能力,進而有效的推動素質教育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海燕.分析小學音樂的創新[J].才智,2013(11).
[2]馬春玲.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與實踐[J].音樂大觀,2014(11).
桑松林(1986-),女,漢族,河北藁城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福莊小學,研究方向:音樂教學。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