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晉
?
高校推進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新措施
尚晉
摘要:作為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大重點,創新創業教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初具規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確、落實不到位、成效不顯著等亟需改進的問題。本文從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了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難題,并針對這些難題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給高校的創業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啟示與指導。
關鍵詞:深化改革;創新創業教育;考核機制
1.有利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創新對于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和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起著巨大的作用,當前全球正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其中包括處于發展中階段的中國。為了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這一奮斗目標,我國各部門一定要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工作,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力量與基礎,為全社會提供高質量人才的高校積極推進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更是意義重大。
2.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作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教育發展狀況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基礎,另一方面看,教育也會對社會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前提是教育體制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教育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其一是教育再生產勞動力;其二是教育再生產科學技術,高校推進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既能夠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十分有利于高校科學研究的開展,這也就意味著創新創業教育能夠積極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3.有利于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創業就業
我國人口基數大,高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在增長,這一現實情況導致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低、創業率低等問題,高校推進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這一舉措能夠幫助大學生獲得正規的、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這樣一來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熱情就夠得到更大程度地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成功率會得到提高,社會失業率隨之也將得到降低。
1.大學生缺乏創新創業意識
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高校約有749萬畢業生,相比2014年的727萬畢業生,數量增加了22萬。由于國家和社會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不少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為了躲避就業壓力,紛紛選擇了繼續攻讀研究生或出國留學等方式,嘗試創業的大學生數量少而又少。出現大學生創業少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缺乏,再加上中國式教育體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久而久之,大學生的性格也就趨向于循規蹈矩,而且大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思維還在受“學而優則仕”“士農工商”等傳統的階級觀念的影響。創業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以上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大學生很少會在畢業后選擇創業這一道路。
2.高校重就業輕創業
盡管我國教育界早在20世紀末就開始涉及創新創業教育,但因為各方面原因,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正式啟動,標志就是我國將人大、北航等9所名校作為創業教育的試點學校。從高校的具體教育實踐來看,目前幾乎各個高校開設的課程仍然以就業指導課程為主,并且大部分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僅僅是選修課程,在學生中的普及率和惠及率十分低。再加上大多數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當做高等教育非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被包含在了技術經濟學科或企業管理學科中,這些教育方式最終造成了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這一門學科的定位模糊。同時,高校很少或是沒有設置專門地指導大學生創業的部門,并且創業指導相關的課程與講師也極度缺乏。
3.創業的社會價值不明顯
我國是人口大國,各方面的人才數量龐大,各類資源也十分豐富,但由于企業數量與國家實力嚴重不相符,創新創業教育還需要投注更多的重視與努力。創業不僅能夠給社會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更能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創業所帶來的社會價值并不凸顯,甚至帶來很多負面的社會效應,不少人持有“創業就是投機主義”這樣的觀點,在他們的觀念中,創業會對社會的公平公正造成損害。創業僅僅是為了獲得財富而照搬照用社會已有的企業模式。大學生創業率低、創業成功率低導致創業帶來的社會價值低,甚至伴隨著負面社會影響,這無形之中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推進和深化提高了難度。
1.培養學生創業意識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正是我國《高等教育法》對高等教育任務的界定。為了真正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是高校的首要任務。在大一階段,學校就可以從學生的個人意愿及需求出發,通過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為大學生增強創新創業意識與技能提供必要的幫助。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將其分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并將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中。
2.改革教學模式
高校在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之后,還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了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靈感,高校應當多向歐美國家先進的小班教學模式借鑒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探討,多引導學生應用逆向思維、多角度思維方式就創業相關問題進行思考與解決。此外,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理論的過程中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把意識轉化為實踐,即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的一系列諸如項目展開、團隊組建、團隊管理、資金籌集等問題,這些涉及實際創業的問題需要高校安排有過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講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技能才能得以增強,創業成功率才會得到有效提高。
3.改革考核機制
高校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創業知識的需求和規律。對于有創業需求的學生,高校除了要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的同時,還要對考試考核的內容及方式加以改革,考察的內容不應該只是課堂與課本上的知識點,還應當將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添加進考核機制中,并作為重點內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在選擇考核方式時,高校可以將所在地區的區域經濟特征與學校自身的專業特色結合起來,普及創新創業教育觀念、挖掘相關社會資源。設置合理的創業學分制度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激發創業靈感,因此高校可以建立起創新創業學分與學業學分之間相互轉換的制度。對于有創業想法和靈感的學生,高校應當給予支持與鼓勵,使其可以更加系統地、專業地學習創業知識。在對于大學生相對而言比較艱難的創業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創業與學業難以兼顧的情況,對此,高校可以設立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的期限,在保留學生學籍的前提下,允許學生休學來進行創業。
4.向有創新創業教育經驗的高校尋求合作
一方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初具規模,一些高校在這方面的教育水平明顯超出了其他高校。以1998年就率先響應國家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號召的清華大學為例,作為我國第一所將大學生創業計劃的競賽引入亞洲的高校,經過長期的發展,清華大學培養了眾多創新創業人才,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上積累了明顯優于其他高校的經驗。根據教育部相關數據,我國目前有近90%的高校已經加強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并且正在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85%的高校建立了創業基地或是創業孵化基地,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增強創業意識,提升創業技能。另一方面,我國一些條件欠缺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建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大學生的創業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大清華這樣具有豐厚教育經驗的高校一定要發揮自身的領先優勢,為弱勢高校提供相關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緩慢或發展困難的高校一定要加大與創新創業教育經驗豐厚的高校的合作力度。因此,可以開展一些創業人才交流會、創業模式相互學習講座等活動,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帶動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5.開展校企合作模式
為了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深入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開展校企合作模式,這也是企業力量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必然趨勢。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創新創業教育實際上還是理論知識大于社會實踐操作的,大學生難以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獲得實際的創業實踐經驗。基于此,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本區域企業的資金、技術、團隊管理等資源,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將學生置入真真切切的企業環境中。這樣一來,企業的人才需求得到了滿足,高校創業項目得到了開展,學生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了真實有用的創業經驗與管理方法。校企合作工作的展開需要高校對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維系加以重視,通過與企業的積極合作,將高校自身的科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企業與學校在一同克服技術難題的基礎上研發產品,最終達到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目標。
6.借鑒國外高校先進的經驗模式
歐美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哈佛大學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率先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百森商學院則于1968年在本科生教育階段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個創業學的主修專業;而第一個MBA創業學專業是由南加州大學在1971年開設的,這也是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步入新階段的標志;此外,日本、德國、法國等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也在陸續引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這對創新創業教育優先地位的確立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發達國家在創新創業教育這一領域取得的優異成績離不開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日趨成熟的教育模式,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逐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發達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細分,其中包括家族企業、婦女創業、大型機構創新創業、新技術創新創業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國外高校注重讓學生通過模仿來獲得創新創業的感性體驗。以上都是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借鑒的成功的教育經驗,我國高校應當在符合本國本校實際現狀的基礎上恰當且合理地借鑒國外高校先進的經驗模式,以此建立有中國高校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總而言之,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推進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有助于高校向全社會提供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才,有助于減輕我國就業難的現狀,在改革的過程中,高校一定要不斷學習、借鑒國內其他高校或國外高校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并在符合中國符合本校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希,張曉楠.國務院: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J].陜西教育(高教),2015(07):34.
[2]何寧,張曉華,王燕燕.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化與地方高校的改革探索[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1-6.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國際交流處)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