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輝
?
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網絡輿情特性及引導
張躍輝
摘要:微信作為一種即時通訊工具,現已成為高校學生生活通訊與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微信用戶群中,大學生用戶群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大學生利用微信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但是在傳播信息時,存在傳播虛假消息的可能。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大學生微信言論的引導。本文在介紹微信與高校網絡輿情的基礎上,分析了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網絡輿情特性,并提出了利用微信平臺引導高校網絡輿情的措施。
關鍵詞:微信平臺;網絡輿情;引導
近年來,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QQ、微信、微博等通訊工具溝通交流。這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增加了之間聯系的緊密性。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我國已經有5.94億人使用手機上網,其中,學生群體占據了大部分的比重。由此看來,探究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網絡輿情特性對于引導大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1年初,騰訊推出一款新的社交APP軟件,名為微信,屬于即時通訊工具,文字、圖片可瞬間發送至對方的移動智能終端,同時,還具備多人語音對講的功能,是一款功能比較全面的手機聊天軟件。同時,微信還可以通過朋友圈來傳播、瀏覽信息,通過公眾平臺接收關注的公眾號推送的消息。因其較多的服務功能受到高校學生的廣泛歡迎。
所謂網絡輿情,是指高校學生對于互聯網中傳播的事件所持的情感、態度、認知、行為傾向的集合,而高校網絡輿情就是指在高校范圍內的大學生群體對網絡事件形成的態度、行為傾向等。①當社會中的某一熱點問題吸引了高校學生的關注,并且網絡中開始不斷地傳播該熱點問題時,高校學生開始利用網絡的各種渠道關注該熱點問題的發展,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等,使得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廣泛,并促使高校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進而熱烈地討論這一熱點問題。當網絡輿情的呼聲越來越高時,相關部門會介入到該熱點問題,在事情逐步解決的過程中,高校學生對這一熱點問題的關注度下降,并逐漸地轉移到新的問題中。而當局限在高校范圍之內時,網絡輿情的產生、形成、發展及消亡的過程也是相同的。
1.信息傳播群體的特殊性
微信是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安裝在智能移動設備中,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微信安裝之后,用戶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添加好友,比如連接手機通訊錄,添加通訊錄中開通微信的好友,或者連接QQ號,添加QQ中開通微信的好友,或者掃描二維碼、搖一搖、附近的人添加等。上述添加好友的方式中,基于通訊錄添加、掃描二維碼添加、QQ號碼添加時,好友多是實體關系的同學、朋友等,而搖一搖、附近的人添加這兩種方式添加的好友均為陌生人。由于添加好友方式的不同,使得信息傳播群體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在微信的用戶群中,高校大學生占據很大比重,現如今,很多大學生都會選擇利用微信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傳播自己看到的社會事件等,而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其微信的朋友圈中既包含同學,又包含陌生人,因此,其所面對的信息傳播群體具有比較高的特殊性。
2.傳播方式多樣性
傳統的信息傳播中,多采用點對點或是創建群組的方式,從某種方面來說,信息傳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微信中的微信平臺功能解決這一問題。用戶可以通過微信,依據自己的喜好關注公眾平臺,并接收公共平臺推送的消息,將自己覺得有用或有趣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中,在分享的過程中完成信息的傳播。②高校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一個大學生所建立的微信群組為例,其中可能不止包含該名學生所認識的同學、朋友,同學的同學、朋友的朋友都包含在內,當一條消息發布在微信群組中時,會以多種方式傳播出去,比如口口相傳、微博傳播、QQ傳播、電話傳播等。
3.信息傳輸形式多元化
微信公眾平臺在傳輸消息時,可采用的形式比較多,比如語音短信、視頻、文字、圖片,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傳輸時的視覺感染力,同時還可以利用第三方軟件,將用戶的位置發送出去。③“小視頻”功能是微信在2014年的更新之后出現的功能,通過此項功能,用戶可以拍攝一段8秒以內的小視頻,發送至聊天界面當中與朋友分享,也可以發送到朋友圈當中,讓更多的朋友觀看,促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事件、現象等。而大學生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于使用多種傳輸形式來傳播一條信息,比如文字+圖片的方式,視頻+文字的方式等,實現了傳輸形式的多元化。
4.傳播速度快
六度空間理論是數學領域中的一個猜想,核心思想是在兩個陌生人之間,間隔的人在6個以內,也就是說,一個陌生人只要通過最多5個中間人,就可以認識另一個人。而這種猜想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變成現實,根據華商網2015年8月28日的報道,在咸陽,一個9歲的男孩遇到了車禍,被送到醫院之后,護士拍攝男孩的照片,放到微信的朋友圈中,發動網友的力量尋找男孩的家人,在手術之前,男孩的家人被成功的找到,這也說明了微信在傳播信息時,具有高效性的特點,且微信傳播的范圍非常廣。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變得更為高效,他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傳播信息,并且通過多名微信朋友的轉發,促使信息快速。
1.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功能
高校在對網絡輿情進行引導時,應該充分發揮微信平臺的功能。首先,高校利用微信平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在信息時代中,信息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因此呈現在高校學生面前的信息良莠不齊,需要高校學生具有較高的信息鑒別能力,準確地取舍信息,進而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開設學校專屬的微信平臺,并以此為載體,在微信公眾平臺中以多元化、有趣的方式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比如視頻、漫畫圖片的形式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生動性,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從而掌握網絡輿論的引導權④;其次,通過推送消息的功能,發布權威信息,比如校園資訊、趣味思政資料等,提起學生關注的興趣,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第三,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互動功能,加強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傾聽學生的心理迷惑,并給予適當的建議,正確地引導大學生,避免大學生陷入到極端的情緒中,從而出現惡劣的行為。
2.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引導制度
高校對網絡輿情的引導不能僅僅局限于網絡中,還應該在實際中作出相應的舉動,建立網絡輿情監督管理小組,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引導制度,從整體上把握網絡輿情。⑤可以采取兩級式建立網絡輿情監控制度,第一級由院宣傳部門負責,從整體上對網絡輿情進行把握和引導,第二級為高校中的院系,要求院系積極地參與到網絡輿論當中,在具體的網絡輿情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從而保證大學生的網絡輿論導向正確,避免出現極端的行為,保證校園環境的穩定及安全。
3.加強對微信平臺使用的培訓
對于微信平臺的基本功能,學生及教師都已經良好的把握,但在基于微信平臺的網絡輿情應對中,教師及學生的使用能力還比較差,高校應重點加強使用方面的培訓,以便于高校正確地利用微信平臺應對網絡輿情,并實施有效的引導。⑥具體說來,高校可以展開多種層次的培訓,比如教師培訓、干部培訓等,提高教師的應對能力的同時,培養教師利用微信平臺引導網絡輿情的意識,從而在網絡輿情中,積極地發揮引導作用。
在高校網絡輿情中,信息傳播的特點與網絡信息傳播的特點比較相近,由于其中蘊含大量的虛假消息、極端消息,極易導致大學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對此,高校通過微信平臺推送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促使大學生正確地鑒別信息,并通過引導來保證網絡輿情方向的正確性,最終實現大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
引文注釋
①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網絡輿情中的影響以及管理對策——基于大數據時代[J].中國商貿,2014(31):219-220.
②陶賦雯.“微媒體”視閾下高校輿情現狀窺探[J].東岳論叢,2014(12):186-190.
③龐東賀,童志祥,孟曉輝,等.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動態監測和引導機制研究[J].科技資訊,2014(31):239.
④孫偉.淺析高校網絡輿情視域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 (01):107-109+113.
⑤韋媛媛.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的微信應用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4): 115.
⑥張建華.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構建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44-46.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