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
摘要: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強調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倡導在探究和合作的良好教學情境中進行師生的互動與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前,我國教育部明確要求要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應用到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中,是符合教育發展潮流和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的。本文將通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進行概述,結合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提出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以期為我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改革;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274-02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已經逐漸深入到我國的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構建主義的教學論理是西方教育領域中,廣泛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由于該教育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等教學特點,被教育學界所廣泛應用。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將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但依然處在初步探索的階段,并沒有將我國當前的教學現狀融入到這一理論教學過程中,形成具有我國特色構建主義教育理念,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要不斷地將構建主義的教學理論深入到教學當中,促進我國教育更好的發展。
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概述
(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內涵
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新型的認知學習理念,涉及到心理學、教育學、哲學和管理學等多門學科。建構主義理論是以學生的主體性為核心進行教學,著重對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和主動構建知識能力的培養[1]。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習是通過借助教師或必要的學習資料等意義構建的方式所獲取的知識。情景、會話、協作和意義構建是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學習環境的主要要素。情景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意義構建;協作是貫徹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會話是協作的重要環節;意義建構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
(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教育觀點
1.教學是對知識的能動構建。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否認了教學活動是機械地傳授知識的教學過程,并明確提出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構建的過程,學生依據教師的指導創造性的運用原有的知識積累對新的知識進行構建和學習[2]。同時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提出學生在進行知識構建時,不能僅僅將知識局限于課本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尤其是當下還是一個信息的時代,更應該拓寬知識的渠道,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構建。
2.學習課程是對學生知識積累的重組和創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提出學生在進行新課程學習的課程中,并非是對新課程中所蘊含的新知識的機械接受,而是對學生知識積累的重組和創新,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將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重組和加工,形成對新知識的建構。課程的學習是在新舊知識的反復作用和加工重組構建而成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不僅包括對知識體系的學習,還包括對知識的獲取渠道的學習。背景性知識和結構性知識是學生歷史知識積累的主要方式,對課程的學習是在學生知識積累的背景知識層上進行建構的。
3.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引導者,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所認為的師生觀是教師是知識建構的引導者,學生是認知的主體[3]。在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與支持者的角色,對學生在進行知識構建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難點進行相應的指導和點撥,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進行知識構建的創建者和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并不是傳統教學過程當中的被動接受對象。
4.要走出課堂。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學生的課程學習目標不僅是對新知識點和解決問題方案的掌握,也理應超越課本的限制,走出課堂,應用到現實當中。以課堂案例和課本基礎知識的學習作為知識構建的基礎,并參照其他相關的學科知識,用學生在課堂所構建的知識對課堂外所發現的問題進行重組和構建,勇敢地走出課堂,對社會實際進行初步構建和融合。
5.教學的基本原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教學原則主要有:將教學任務的設計與外界環境相結合;教學中所設計的內容與學生有疑問的問題相關;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到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學習;重視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身檢討;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知識構建情況及時的進行檢查等。
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
通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內涵和教育觀點進行論述后,可以發現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能夠克服我國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通過合作學習和探討學習的方法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體系[4]。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應用到我國的教學改革當中,應當借鑒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教育觀點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改革。
1.加強對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要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深入到我國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首先必須將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改變,在構建主義教育理論的教學觀點中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與支持者的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進行構建主義教育理論改革的過程中,要將這一觀念深入到教師的觀念中,將傳統的教育觀念進行徹底的改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構建。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構建,而不是以灌輸性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開展探討式和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積極地參與和思考進行自主探究。
2.進行課程內容改革,增加探究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內容。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教學基本原則要求我國在進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教學改革中,要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改革和強化。課程內容的改革需要依據當前學生學習的現狀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對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和學校的各個領導不僅要不斷地增加探究性課程內容、實用性課程內容,也要不斷地加強趣味性課程內容的建設,使學生在快樂和思考中學習[5]。課程內容的設置對學生的知識構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只對教學理念進行改革,不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這樣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因此必須要借鑒國外優秀的教學經驗,將現代化的課程不斷地深入到我國的教育課程當中,充分地將學生對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3.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科學完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的成果和改革進程的效果進行真實客觀地評價,還能夠將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情況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及時地發現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盡管在很多學校已經開始了教育改革,但是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一直以來被很多學校所忽視,導致教育改革的效果并不明顯,在改革過程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學校必須不斷地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情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同時也要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和素質教育相結合,更好地推動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在我國教育改革中的發展。
4.不斷地為學生建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方法進行推廣。由于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的投資不足,導致學校的辦學經費十分匱乏,難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教學基礎設施老化,且教師的素養也普遍比較低,這樣的學校不在少數,這些學校所使用的教學教材更為符合教師系統的講授,但不適合開展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針對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學校的現狀,要開展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改革,不僅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行改變,還要不斷地完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并制定和改變一些適合學校教育教學的教材和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6]。同時,也要不斷地加大對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深化,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的基本觀念和基本方法運用到當前我國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推動我國教育改革的進程。
三、結束語
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構建,并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將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重組和加工,形成對新知識的建構。這一教學方法已經廣泛的被教育學界所應用。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將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但依然處在初步探索的階段,只有不斷加強對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行課程內容改革,增加探究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內容,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并不斷為學生建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將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學方法進行推廣,才能更好地應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加快我國教學改革的速度。
參考文獻:
[1]宋靜.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乏力”現象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趙瑩.新課改下建構主義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2.
[3]趙媛媛.基于建構主義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及實驗[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4]郝亞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中學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5]趙瑩.新課改下建構主義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2.
[6]趙莉莉.借鑒建構主義教育理論 促進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5,(2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