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慧
【摘 要】針對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大學生,在特定的課堂教學環境下,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可以同時滿足社會、學科和學生發展的需求。寫作是一種重要的輸出方式,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給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帶來諸多啟示。
【關鍵詞】輸出驅動假設;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0 前言
寫作能力是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體現,是語言輸出的主要形式之一。一直以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都有詳盡的要求,但對于很多二、三本院校的非英語專業學生而言,能達到一般要求也非易事。究其原因,與學生較弱的英語基礎不無關系,但也與大學英語沒有單獨的寫作課程設置有關,授課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幫助學生完成聽、說、讀、寫、譯的多重任務,學生對寫作知識的理解和操練有限,寫作能力在傳統課堂上很難得到有效提高。
1 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簡介
輸出驅動假設理論是我國文秋芳教授在2008年發表的論文《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中提出的,它建立在加拿大語言學家Swain(1985)的“語言輸出假設理論”基礎之上,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不認同語言輸入是二語習得的唯一條件,認為學習者在進行二語習得時,不僅需要語言輸入,同時還需要充分的語言輸出。但Swain的“輸出假設”對二語習得環境未作任何限定,文秋芳教授的“輸出驅動假設”則限定使用于正式的外語教學課堂,相比輸出假設理論,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在英語教學研究的應用上更具針對性。此外,從輸出方式認定來看,輸出驅動假設認定的輸出范圍更廣,認為輸出除了說和寫,還應包括翻譯。2013年文秋芳教授提出輸出驅動假設也適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個理論依據:即符合學科、社會和學生三方各自的需求。
2 大學英語寫作教與學的現存問題
對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四、六級考試,課后學生很少會自覺進行輸出性地練習,尤其是寫作。除少數學生會通過選擇參加一些課外的過級考試輔導班來獲得寫作知識的強化,大多學生寫作技能的訓練和提高還需依賴課堂學習來完成,但目前的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安排還是以詞匯和課文理解為主,沒有足夠的課時用于對學生進行英語寫作指導和訓練,對于課后的學生寫作練習也沒有統一要求。大學英語屬于公共基礎課,授課教師普遍面臨授課對象人數眾多的問題,課后寫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很難及時掌控??紤]到大學英語課程的課堂教學任務繁多,即使調整課程設置也恐難有單獨的寫作課程安排,所以迫切需要能有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方式來解決現存的大學英語寫作的教與學問題。
3 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3.1 改變傳統的寫作教學理念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一直都是“重輸入、輕輸出”,在寫作教學上亦是如此,大學英語由于沒有單獨的寫作課程安排,教師對于寫作知識的講授主要通過對課文篇章結構進行理解和分析完成,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領悟作者構思的巧妙和布局的合理,整個授課過程基本學生都處在“輸入”的狀態,這種狀態下學生對寫作知識的掌握猶如蜻蜓點水。在輸出驅動假設理論指導下,教師應變“輕輸出”為“重輸出”,樹立打造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在當今國際化社會,學生進入工作領域后,涉及應用英語的工作時,寫作會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從這點來看,教師也有必要摒棄舊有的寫作教學方式,重視對學生寫作輸出能力的培養。另外,隨著全球經濟化的深入發展,國際交流機遇進一步增多,大學英語逐步呈現出國際化發展趨勢,重視“輸出”也是對大學英語自身學科發展要求的滿足。
3.2 增設課堂中的寫作輸出環節
據調查了解,大多數學生進行英語寫作只是將所想漢語直接對譯成英語,且不太注意時態、語態和詞性等問題?;诙鄶祵W校的大學英語無法單獨開設寫作課程的考慮,對于學生寫作輸出能力的培養可以和閱讀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課文經典句型,通過英漢互譯練習,引導學生對英語和漢語在用詞、語序及句子結構等方面進行雙語差異比較,以克服學生在寫作中經常會受到母語負遷移困擾的問題。課堂時間有限,為保證更多學生參與練習,教師可通過分配小組練習任務來提高效率,比如在限定時間內讓學生完成一篇命題作文的開頭,然后各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再由教師進行點評和綜述,最后教師提供給學生一個可供參考的范文段落,課后還可以進行鞏固性的仿寫練習。
3.3 重視課后的寫作輸出完成
很多教師會要求學生課后背誦定量的四、六級作文范文,有些學生通過背誦此類作文或固定句型,在短期內也確實會有一定效果。筆者對所教的兩名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觀察,這兩名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成績比較接近,英語寫作水平也相當。其中一名學生樂于背誦范式句型和文章,但除了完成老師的寫作任務再無額外的寫作練習;另一名學生也會注重積累和背誦一些經典詞匯和句型,但是不會僅僅滿足完成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常會自己再找尋一些熱點話題進行寫作練習,并經常在課間或課后主動找老師進行批改和指導。通過日常觀察及訪談了解發現:前者與原有寫作基礎相比,寫作水平在上半年明顯提高,但后期發現該生在寫作中套用的句型和詞匯單一,缺少變化,應用不靈活,語言基礎薄弱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全面改善,所以在后半年該生的寫作水平變化不大;后者堅持課后寫作的練習,寫作“輸出”頻率明顯高于前者,經過老師指導,再加以經典句型的“輸入”,寫作水平在一年內一直平穩提升。課后輔助性的寫作輸出練習必不可少,這也是輸出假設理論給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啟示。
4 結語
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既需要有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作指導,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態度和行動來支撐。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的針對性強,對于有一定英語學習基礎的大學本科學生來說非常適用。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的目的性強,對于學校和教師完成學科建設也非常有利。目前,在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的指引下,“以輸出為驅動”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紛紛致力于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新模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英語輸出能力。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在寫作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可能依然會存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但只要在師生雙方共同努力下,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卓越成果。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J].外語界,2008(2):2-9.
[2]Swain.M.1985.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Newbury House.
[3]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外語界,2013(6).
[4]文秋芳.大學英語面臨的挑戰與對策:課程論視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2).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