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舒(江蘇豐縣歡口中學 江蘇豐縣 221700)
?
生問促學返璞歸真
溫玉舒
(江蘇豐縣歡口中學江蘇豐縣221700)
摘要:從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出發,闡述如何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激發學生向自己的合作者甚至老師提問的熱情,讓教育返璞歸真。
關鍵詞:質疑;問題生成;問題解決;引導
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設置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敢于質疑,為問題的形成和解決做好鋪墊。例如在講授必修2《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生活實際出發,利用日常生活身邊的素材,在小組探究原電池工作原理時,提供給學生素材:鋅片(2個)、銅片(2個)、碳棒(2個)、稀硫酸溶液、檸檬(1個)、西紅柿(1個)、蔗糖溶液、導線、靈敏電流計。特別是當學生看到檸檬、西紅柿、蔗糖溶液這些素材時,質疑:它們能幫助我們學習化學知識?從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看到學生們躍躍欲試的狀態,知道學生的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每個學生都大顯身手,學習氛圍熱烈起來,學生的思維更活躍。這時,教師順勢引導,根據小組設置的原電池裝置和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疑問,將問題寫在小黑板上。提煉各小組的問題主要有:
1.銅鋅稀硫酸原電池
(1)銅片上為什么會有氣泡生成呢?是銅與硫酸反應的嗎?
(2)該裝置中,哪些物質發生了什么反應,還伴隨著什么變化?
(3)靈敏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說明什么?
2.改換素材,我還能設計出裝置,為什么有的裝置中靈敏電流計的指針不偏轉?
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學生通過組內質疑,思考,組間討論,完成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重點知識的生成。這樣,讓學生動手和觀察來產生質疑,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從根本上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激活了潛在的創新意識。整個過程中,學生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并為其學習活動承擔了更多責任,擁有主動思考的自由,因此會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教師不僅是“導演”,更是“觀眾”,善于傾聽,贊賞他們的問題,欣賞他們探究的活動成果,分享他們發現的快樂,鼓勵他們表達、展示,向他們傳遞尊重和信任的積極情感。
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于抑制狀態。這時,學生的思維要想被激發出來,要依賴于教師的“導”,作為教師,要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的特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電解質溶液微粒關系》教學題目:
溶液中只含有Na+、CH3COO-、OH-、H+四種離子,請回答該溶液中四種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的相對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出學生的答案主要有:
c(Na+)>c(CH3COO-)>c(OH-)>c(H+);
c(CH3COO-)>c(H+)>c(Na+)>c(OH-);
c(Na+)>c(OH-)>c(CH3COO-)>c(H+)……
這時學生質疑:究竟誰對誰錯呢?
學生在爭論不休時把希望寄托于老師給出答案,教師這時并不是立即做出判斷,而是拋出問題:該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有哪幾種情況呢?這個問題猶如晴天霹靂,給出學生一個“導火索”,教師靜觀學生的“爆炸”,一個個的聲音冒出來:溶質可能是CH3COONa,也可能是CH3COOH和CH3COONa,也可能是NaOH 和CH3COONa。學生恍然大悟,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當然,溶液中溶質不同,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就不相同。另一個聲音冒出來:“溶液中溶質的種類相同,溶液中離子的濃度關系一定相同嗎?”學生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將思維發散的更深和更廣。順勢讓學生自主探究“溶質是CH3COOH和CH3COONa的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大小關系?!睔w納情境有:
1.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溶液中,pH<7,則有:c(CH3COO-)>c(Na+)>c(H+)>c(OH-)。
2.CH3COOH的物質的量濃度遠遠大于CH3COONa的濃度的溶液中,pH<7,則有:c(CH3COO-)>c(H+)>c(Na+)>c(OH-)。
3.CH3COOH和CH3COONa的溶液中,pH=7,則有:c(Na+)=c(CH3COO-)>c(H+)=c(OH-)。
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向醋酸中逐滴滴入氫氧化鈉的過程中,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如何變化?
【檢測與反饋】(2010年江蘇,12).常溫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 mol·L-1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點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點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C.點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滴定過程中可能出現:c(CH3COOH)>c(CH3COO-)>c(H+)>c(Na+)>c(OH-)

通過學生的解題分析可以看出,學生能準確地捕捉信息和運用解題策略,學生的潛能已經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對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已經掌握透徹,使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這樣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學生提出問題→組內解決→再生成→組間解決→學生感悟的教學思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為問題的形成和解決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益。
要使每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每位學生敢于質疑,要求教師平時多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會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在總結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自己。學生就是受到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問題的生成和解決。問題是知識生成的催化劑,有質疑,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自主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通過實驗探究,用事實去解惑,從而樹立學生學好化學的信心,增強學生對科學知識探究意識和能力,讓教育返璞回真。
參考文獻
[1]徐州市域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學進去講出來,2014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12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3-003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被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實驗中體驗深刻,學科特征需要教師開發身邊的實驗資源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本文根據自身教學過程中的感受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向自己的合作者甚至老師提問,讓教育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