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宇
摘 要:一直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都是與學生嚴重脫離的,這導致的后果是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數學概念、法則、解題技巧和方法等,卻不會運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而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在我國的全面實施,加強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積極有效地運用數學,應該是小學數學教師今后應該高度重視和努力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生活經驗;實踐活動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談兩點個人體會。
一、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拉近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和我們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拉近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大大提高。
比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節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家里都有鐘表吧,可以說,它的用處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它可以提示我們該睡覺了、該吃飯了、該起床了,新年倒計時時,也會以它為標準,跳繩比賽時,也會根據它上面的時間來決定勝負,那么,關于鐘表上的時分秒,你是否了解它們全部的知識呢?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對時分秒這些時間知識進行學習。”這樣,我通過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知了時間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拉近了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開展生活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積極開展一些數學課外實踐活動,給學生創造運用知識的機會,讓學生懂得,學習知識并非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而是為了學以致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測量》這一節時,在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和質量,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之后,我就組織學生在課前去尋找不同的物體進行測量,如課桌、門框、玻璃、黑板、課本、花壇等等,并將各個物體的測量結果及時的記錄下來。這樣,我通過開展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要總是把學生捆綁在教科書里,記憶枯燥的數學概念和公式,而是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構建一個生活化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