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琦
摘 要:思維導圖體現(xiàn)了課程的文化理念;思維導圖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思維導圖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思維導圖;有效應用
思維導圖的創(chuàng)始人是英國人托尼·巴贊。它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是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發(fā)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
學生的思維訓練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思維導圖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研究。思維導圖體現(xiàn)了課程的文化理念;思維導圖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思維導圖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思維導圖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有適合他們的學習工具,而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理清思維的脈絡。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了一定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就不再是被動者,而是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個性得到發(fā)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地應用思維導圖
1.教師在制訂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時有效利用思維導圖
要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行之有效的活動主題方案必不可少。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嘗試在設計方案時利用思維導圖,激發(fā)教師的發(fā)散性思維,使活動方案簡明扼要更具體,有利于教師有效指導。
2.活動實施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有效利用
(1)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想要研究的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中要確定研究的主題就是要了解研究對象。在人與自然的模塊中我們安排了研究中國的第二大河——黃河,那就要了解黃河的相關內容。我嘗試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想研究的問題展示、歸納。
于是,在進行“走近黃河”第一階段的活動時,我請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想要研究的問題寫下來,最初寫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很窄,想研究的問題也就是黃河的歷史、發(fā)源地等問題,經歷了小組交流、思考、組內整合的過程,在短短的五分鐘時間內,學生的頭腦中多多少少都有了一兩個想要研究的問題,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了訓練。
(2)利用思維導圖,對生成的新的問題進行初步研究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往往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小課題時,就會產生生成性的新問題。如,在綜合實踐活動“粉筆的研究”中,學生在對粉筆的改進中,發(fā)現(xiàn)粉筆書寫后掉沫的問題不好解決,這時就需要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就生成了新的研究問題“板擦的改進”。
三、思維導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作用
1.思維導圖體現(xiàn)了課程的文化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整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性,不僅包括課程內容及其組織形式的整合性,強調把學科教育、德育、藝術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有機融合,關注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能力、知識等多方面的綜合,注重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從課程目標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強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表現(xiàn)出較強的針對性和發(fā)展性。從課程內容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富柔韌性和生成性。
2.思維導圖轉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
以往的研究主題,都是由教師確定的。在“校園綠化設計”的主題活動中,從最先開始只是對校園現(xiàn)存環(huán)境的調查及綠化設計,到學生利用已經掌握了的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相關因素的聯(lián)想,產生了對設計方案進行可行性的深入研究。學生對于植物的適應性、功能性及成本進行了深入研究。不難看出思維導圖利用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一個主題為核心呈現(xiàn)了學生多方面的相互關聯(lián),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思維導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成為教師關注的主旨。教師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不再是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伙伴、朋友。學習過程對學生來說更具真實性。
3.思維導圖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思維導圖的呈現(xiàn),使學生以往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方式。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展開,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深化,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fā),新的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將不斷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tài)隨之不斷完善,從而將學生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思維導圖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后,課程的形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活動效率提升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但體現(xiàn)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文化理念,同時轉變指導教師的教學理念,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從根本上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