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燕
摘 要:新課標對數學教學提出新要求,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喚醒學生自主興趣,激活學生自主探索,點撥學生自主發現,鋪設學生自主解決,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數學課堂真正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自主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旨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非具體接受或掌握多少知識,通過數學教師的教學講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才是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嘗試和探索數學教學改革,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喚醒學生自主興趣、激活學生自主探索、點撥學生自主發現、鋪設學生自主解決等方面具體闡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喚醒學生自主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內動力,作為認知的一種積極傾向,是學生汲取知識營養的驅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首要做的就是喚醒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學習數學狀態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如,我在教《位置》時,利用圖片展示班級學生的位置圖,給學生提出“位置”問題:“小青在小軍的什么位置呢?”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紛紛給出了答案,有的說在旁邊,有的說在左邊,有的說在右邊,答案可謂不一。我又問回答“旁邊”的學生,在哪個旁邊呢?學生開始紛紛議論,仍然是左邊或右邊,堅持己見。就在學生爭論不休的時候,我說,大家想知道具體哪邊嗎?那么我們開始新課《位置》,相信學習完這一課后,大家就會知道答案了。我結合學生心理特點,以圖片形式直觀展現位置,利用問題直接激趣引入新課,喚醒學生自主興趣。
二、激活學生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教學是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活學生求知探索欲望,開設學習探究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確定目標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用已有知識嘗試尋找數學規律,利用問題線索,組織條件進行自主探索,從“我要學”轉化為“我在學”。如,我在聽到學生回答左邊和右邊不同的位置答案后,引導學生回憶為什么得出這樣的答案,理由是什么。學生回答小軍自己的位置是不變的,從小軍的位置看就可以得到答案。我又問,那么從小軍位置出發看小青位置,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呢?問題出在哪里?學生開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我也沒有直接說出答案,在學生都看我的時候,我問,大家在看小軍位置的時候,和他的方向一樣嗎?學生開始按照圖片的方向,調換自己的位置,然后之前回答小青在小軍左邊的學生露出會意的笑容。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自主探索,結合問題中不同位置的轉換,得出正確的答案。
三、點撥學生自主發現
教師在點撥學生自主發現階段,需要結合數學教材和學生水平,為學生創設適合探究學習發現數學知識的環境,給學生豐富的思考素材,預留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樹立學生探究、發現知識的信心,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知識規律。如,我在《位置》新課教學中,和學生一起解決導入問題后,讓學生分別從自己的班級位置出發,看自己前后左右不同位置的同學,讓班級學生在樂中知、玩中學。通過學生對位置的不同練習,他們發現,想要明確具體位置,需要從問題角度出發去尋找對方位置,我也給學生引出了“參照物”的簡單概念。從這節課的教學中,從導入問題出發,到聯系學生實際位置,讓學生自己理解前后左右位置,層層相扣下深化位置的知識內涵,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也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四、鋪設學生自主解決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在習得數學知識后,如何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才是數學教學的終極目的。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鋪設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捷徑。如,我在《位置》一課結束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自己觀察紅綠燈,應用位置所學知識,得出紅綠燈交通規律。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學生都表現出很高的熱情,通過課后自主學習,得出紅綠燈交通規律,及時交出了作業,也能夠得出正確的作業答案。我從學生對自主解決作業問題的反饋看出,學生通過《位置》一課的學習,能夠很好地自主獨立完成作業,具備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從自主興趣、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主解決四個角度,逐步深入的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最終習得數學知識,實現獨立自主的探究學習目標。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