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輝
摘 要: 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研究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數學作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體驗,并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數學個性化作業主要表現在:作業設計的多元化和作業評價方式多樣化。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個性化作業 設計與評價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它既是對課堂上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的鞏固和檢查,更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平臺。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怎樣才能做到減負不減質?能否在指導學生“會學”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樂學”?這是數學老師應該積極思考并付諸實踐的問題。鑒于此,我們應勇于突破習慣定勢,多設計一些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動手、動腦、動情,只有充滿了情趣,學生才不會把作業當成負擔,才會讓學生感到快樂。而“快樂的個性化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式的,宜打破課內與課外界限、學校與家庭、社會的界限及學科界限。
一、作業設計多元化,避免單一性
學生常常把作業視為沉重的負擔,這與作業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忽視活學活用有關。數學課作業設計若能切合學生的見聞、理解、情感、思維,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學生就會以更主動的姿態投入到作業中。
1.趣味型作業,激發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靠動作、聲音、顏色等一般感覺思維的。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能有效引發學生的認知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如七年級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可以讓學生確定位置,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第幾組第幾排,猜一猜第幾組第幾排是誰等。
2.想象型作業,鼓勵學生創新。
當今課改,特別注意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培養想象力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因此我們要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鼓勵學生發散變通,培養想象力。
3.閱讀型作業,拓寬學生視野。
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有關科普知識或科學著作,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從閱讀中感悟科學家創造知識的人格魅力,領略創造的方法,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情感意志。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知識后可建議學生閱讀方程史話。再如我國“神七”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教師可因勢利導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我國和世界航天成績史料,并在班級作交流發言,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演講能力。
4.開放型作業,張揚學生個性。
在設計開放性作業的內容時,要抓住學生愛表現、愛活動的特點,將理解、積累與運用、思維與表達緊密聯系,將學與玩、學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科間的整合,課內外、校內外的融合,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5.探究性作業,拓展學生思路。
探究型作業就是讓學生盡可能利用身邊器材探索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向課外延伸,學習的內容從課本向生活、社會延伸,培養他們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如學習了“用多種正多邊形拼地板”一節內容后,可要求學生對瓷磚拼地板的條件、拼法、瓷磚種類的組合作探究,以“瓷磚中的數學”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6.競賽型作業,發揮學生主動性。
為了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興趣,教師可布置并組織一些趣味競賽活動,如數學學史常識類知識競賽,腦筋急轉彎等競賽。這些活動性的作業,必須讓學生課后充分準備,查閱資料,相互配合,能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多渠道反饋教學效果
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不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設計,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能使師生雙方及時接受正確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做作業和批改作業的目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應多樣化。但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活動緊密結合為一個整體。為此做了以下嘗試。
1.隨堂批改作業。
新課后,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采用集體討論答案,當堂集中統一批改。
2.小組批改作業。
把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成前后兩桌,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次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況向老師或信息小組匯報典型范例及錯題情況。
3.教師抽查和面批。
教師對小組批改后的作業要進行抽查,了解作業和批改的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明顯問題要復批或面批。
4.信息小組及時做好信息交流。
由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信息小組,其主要任務是:(1)匯集班上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正確答案供學生參閱。(2)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時向全班進行交流。(3)每一單元教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信息小組總結正、反兩種典型,向全班同學作交流,達到消除錯誤、開闊眼界、鞏固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嘗試,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師變獨角演員為導演,充分調動了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當然作業中出現問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行針對性的評講,只有解決了作業中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評講方式也要多樣化,可以教師講,也可以讓學生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