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君
信用證軟條款是受益人順利結匯的一大潛在威脅,在市場行情不利于開證申請人的情況下,開證申請人往往背信棄義啟用軟條款給受益人正常交單設置障礙,達到打壓價格、拒付貨款、拒收貨物的目的。有的開證申請人甚至蓄意利用軟條款進行信用證詐騙,使受益人蒙受損失。本文對信用證軟條款進行了分類,并逐一提出甄別方法和應對措施。
一、信用證軟條款的產生與識別
由于信用證是獨立于進出口貿易合同之外的文件,而出口商作為受益人要取得信用證項下款項的唯一方式就是提交與信用證嚴格相符的單據,否則開證行可以拒付款項,此時,受益人只能證外根據貿易合同尋求其他方式向進口商索取貨款或損失賠付,因此在貿易合同約定以信用證作為結算方式時,如果進口商開來的信用證設有軟條款,而出口商又未能及時發現并對其提出修改,則有可能無法順利完成交單,此時出口商最終是否能取得貨款完全取決于進口商的意愿,信用證從原本的銀行信用等級又退回到商業信用。正是由于信用證結算要求單證相符,并獨立存在于貿易合同外的原因,有些進口商便故意在信用證中埋伏下軟條款,以期隨時可以解除其付款責任,達到控制交易主動權、甚至蓄意欺詐的目的。因此,出口業務中使用信用證進行結算時,有必要充分認識軟條款的危害,了解軟條款的識別和應對方法。開證申請人設置軟條款比較常見的目的通常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期望通過軟條款的設置根據市場行情掌握交易主動權。一旦市場行情不利于己方,則利用軟條款給受益人也就是出口商設置交單障礙,導致單證不符或無法交單,以逃避付款收貨或借此提出降價要求。尤其當信用證項下商品為定制品等不易轉售商品,或鮮活易腐商品等不適合退運的商品或進口地海關規定不能退運的商品時,出口商往往陷于極其被動的局面。
第二種是開證申請人為了更好地掌握貨權而設置軟條款,以便根據市場行情控制裝運時間和方式,維護自身利益。此時受益人由于無法把控交貨時間和方式,可能面臨庫存積壓資金周轉不良的風險。
第三種是開證申請人本身蓄意詐騙,通過信用證軟條款逃避付款,騙取貨物或履約保證金、質保金、傭金等受益人為達成合同而預付的款項。比如,開證申請人要求受益人徑寄1/3正本提單或記名開證申請人的提單,以及要求受益人把貨發給開證申請人指定的貨代,信用證項下僅憑貨代收據兌用的情況。而有些開證銀行為了擴大自身業務量,會不顧受益人可能遭受的風險,默認軟條款的存在,以滿足某些客戶的需要。
二、軟條款的類型及處理方法
(一) 暫不生效條款
此類軟條款使得受益人收到的信用證尚未生效或者是附有生效條件。換言之,此時受益人手里的信用證還未成為一個有效的付款承諾,該承諾隨時可能被取消或更改,甚至根本不會生效。
例1:THIS L/C WILL BECOME EFFECTIVE ONLY AFTER APPLICANT OBTAIN THE IMPORT LICENSE.(本信用證只有在開證申請人取得進口許可證后方能生效。)
此類信用證常見于進口國對信用證項下的商品實行進口許可證管理制度的情況中。如果對方無法辦好進口許可證,該項商品便不能在進口地通關。但由于進口許可證辦理需要一定時間,如果等許可證辦好再開信用證,可能會影響受益人生產備貨的時間。此時進口商往往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可能指示銀行開出待進口許可證辦好后才生效的信用證。
受益人審證一旦發現此類暫不生效條款,應及時與開證申請人溝通要求取消該條款,免除日后行情變化,開證申請人故意不辦理進口許可證,不生效信用證的風險。同時,積極與開證申請人聯系,了解對方許可證辦理的進展情況。
另一方面,如果交貨時間較緊,對方又不愿意改證,受益人只能根據對客戶的資信評價,決定是否接受該信用證條款。如果對方資信良好,受益人可以選擇聯系廠商少量備貨,但需要承擔庫存積壓風險;或是在信用證不生效期間,尋找能及時完成交貨任務的穩妥的貨源,等待生效后再備貨出運,以免產生庫存積壓的情況。
(二)開證申請人客檢條款
按規定開證后,所有單證受益人可以獨立或從第三方機構取得,不需要依賴開證申請人,客檢條款是典型的軟條款。
例2:BENEFICIARYS INSPCTION CERTIFICATE OF QUANLITY COUNTER SIGNED BY THE AGENT OF APPLICANT AT PORT OF SHIPMENT WHOSE SPECIMEN SIGNATURE WERE KEPT BY ISSUING BANK.(由受益人出具的品質檢驗證書,由開證申請人在裝運港的代理會簽,且簽字必須和開證行留存的簽樣一致)
本條款屬于客檢條款,即檢驗證書不能由出口商(受益人)獨立出具,而必須依靠進口商(開證申請人)或其代表才能完成制單。同時,由于受益人無法確定客戶代表的簽字是否與開證行留存簽樣一致,很容易被開證行以單證不符拒付。有時這種類型的來證會附有簽字人的簽字樣本,但也是無法由受益人控制的,因為簽字人來不來檢驗與簽字是一回事,來了沒簽字之前也是無法確定是否一致,簽了也不能夠確保一致,因為不是印刷,同一人的多次簽字,無法完全一樣,是否一致,決定權在開證行。由此可見,客檢條款是一種風險較大的軟條款,對受益人極其不利。兌用單據中如果包含客檢單據,將使受益人在制單過程中大大受制于開證申請人,而究竟能否獲得客檢單據,及時按要求交單,基本取決于開證申請人的信用和意愿。因此,受益人應要求刪除客戶或其代表人簽字的客檢條款,改由受益人出具檢驗證書即可。如果客戶對受益人自行出具檢驗證書不放心,可以提出提交由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具的檢驗證書。如果客戶仍舊堅持不同意,受益人還可以提出由雙方認可的信譽良好的第三方檢驗機構來出具檢驗證書,但受益人首先應了解該檢驗機構的檢驗費用和便利程度。由此,碰到上述客檢條款的時候,受益人可以提出將條款刪除,或者改為由受益人簽署的正本質量證書一份或由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署的正本質量證書一份。
(三)開證申請人通知裝船條款
例3:SHIPMENT CAN ONLY BE EFFECTED ON RECEIPT OF SHIPPING INSTRUCTIONS ABOUT THE NAME OF CARRYING VESSEL FORM APPLICANT BY ISSUING BANKS CREDIT AMENDMENT SUBSEQUENTLY. (收到開證申請人有關裝運船只船名的裝船指示后,方可裝船,該指示將由開證行以信用證修改書形式隨后發出)
本條款要求受益人必須等待開證申請人通知船名后方能裝船,實際上是一種軟條款。因為,如果是CIF或CFR術語,按照慣例應由受益人負責租船訂艙,并在裝船完畢后向開證申請人發出裝船通知以便對方及時接貨,而由開證申請人指定并通知船名,實際上剝奪了受益人自主安排裝船的權利,是對貿易合同的違反,受益人應直接提出改證;如果是FOB術語,價格中雖然不包含起運港至目的港的運費,但通常為了便于交貨,都是由進口商委托出口商代為辦理租船訂艙,然后簽發運費到付的提單。本例條款中規定由開證申請人來指示裝船的船只的情況下,如果該具名船只無法按時到港裝船或者該船已經訂滿無法接受訂艙,則受益人可能無法按時裝船或無法將貨物裝上該具名船只,后續交單可能面臨單證不符被銀行拒付的風險。因此,受益人應與開證申請人積極溝通,說明該條款可能給受益人盡快裝船交貨帶來不便,不利于雙方共同的利益,同時,應態度堅定地要求開證申請人通知開證行刪除該條款,或者將開證申請人通知裝船條款改為受益人裝船通知傳真復印件及相關受益人證明作為交單兌用單據之一。
(四)提單徑寄開證申請人條款
此類軟條款的判斷原則是,不能讓開證申請人有可能在付款前自行提貨,比如:
例4:1/3 CLEAN ON BOARD MARINE BILL OF LADING ISSUED TO ORDER BLANK ENDORSED MARKED FRIGHT PREPAID NOTIFY APPLICANT SHOULD BE SEND TO APPLICANT DIRECTLY.(1/3清潔已裝船海運提單徑寄開證申請人,空白指示抬頭空白背書,標記運費預付)
此類徑寄提單的條款在近洋航線的貿易中比較常見。由于受益人交單后議付行及開證行均需要時間進行審單,因此單據從議付行到開證行最后送到開證申請人手中可能需要較長流轉時間;而近洋航線貿易中,雙方距離較近,有可能貨物已經到達目的港了,而提單等單據還沒有轉到開證申請人手中。此時開證申請人便不能及時提貨,甚至可能造成港口費用的增加。因此,近洋航線貿易中,開證申請人往往提出徑寄一份正本提單的要求,以便貨物到港后能盡快提貨,以利銷售或使用。我國與日本、韓國的出口貿易,還經常會在信用證看到提單電放的要求,開證申請人的意圖與徑寄一份正本提單的意圖類似。由于提單代表著貨權,如果受益人徑寄正本提單給開證申請人或電放提單,則意味著開證申請人可以在未付款的情況下預先取得貨權,受益人承擔的風險顯然過大。因此,受益人應在收到有此類意思表達的信用證時,提出修改要求,取消徑寄正本提單或電放提單的條款,但為了客戶的利益著想,受益人亦可以將條款改為全套正本提單交開證行,一份副本提單徑寄開證申請人的形式。這樣一來,受益人的收款權益就可以得到保證,而開證申請人也可以及時提貨。
(五) 自相矛盾條款
此類軟條款通常需要對照信用證條款之間的關系來判定。
例5:在43T是否轉運欄規定 PROHIBIT,46A單據條款欄規定需提交 ORINGINAL THROUGH BILL OF LADING DOCUMENT.(正本聯運提單)
該信用證的條款是自相矛盾的,聯運提單前程為海運,后程為不同運輸方式,必然發生轉運,而信用證中又作出了禁止轉運的要求。受益人不可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款,也就不可能完成信用證的交單要求。對于這類自相矛盾的條款,受益人應根據自身交單條件進行選擇和提出改證,取消不方便繕制的制單要求。比如,本例中如果交貨地點不能僅通過海運到達,則可以選擇修改43T是否轉運欄內容為“ALLOW(允許)”;如果航線允許海運至目的地,也可以將46A單據條款欄改為“FULL SET OF BILL OF LADING.(全套海運提單。)” 自相矛盾條款的產生有時是開證申請人無意為之,但因為自相矛盾的信用證條款,如果不及時加以修改就必定會無法完成交單,也極有可能是開證申請人故意設置的軟條款,此種情況下,開證申請人利用軟條款進行詐騙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出口企業應對軟條款的風險防范辦法
第一,企業加強信用證業務培訓,提高軟條款的鑒別和處理能力。出口企業應注重業務員、跟單員等單證相關崗位員工的業務培訓。此外,還應鼓勵員工通過深入學習INCOTERM 2010、UCP600、ISBP745等國際貿易單證相關慣例,夯實理論基礎,通過各類外貿交流論壇積累經驗,提高信用證業務水平,提高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從工作方法看,使用信用證分析單等輔助單據進行審證,可以在提高審證效率的同時為按照信用證要求制單提供便利。
第二,借助外界力量,多方進行開證申請人資信調查。出口企業可以通過銀行、行業協會、各國駐華商務參贊處等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對開證申請人的資信情況進行調查、評估,選擇資信良好的客戶合作。實踐說明,選擇可靠的客戶作為交易伙伴,是避免風險遠離詐騙的有效途徑,切不可因急于達成交易而麻痹大意。其次,應注重建立客戶信息檔案。同時,在與對方客商的業務溝通交流中,業務員也要隨時留意對方的資信變動情況,保護好出口方的利益。
第三,重視貿易合同條款,明確約定主要交易條件。避免信用證軟條款出現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明確規定信用證的開立和生效時間,簽署規范明晰的信用證單據條款。尤其對提單、檢驗證書、發票等信用證交單項下的主要單據的核心內容,更應做出詳盡合理的規定,以迫使開證申請人嚴格按照合同申請開立信用證。如果開證存在與貿易合同違背的軟條款,受益人也更容易發現和據理力爭要求改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