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學生成了語文課堂的主人,然而,一些新的問題隨之出現,學生參與的機會多了,課堂熱鬧了,可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高,所以就必須深刻思考我們的教學策略,選擇最富實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交際工具;自主學習;隨聲附和;發揮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探索和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理念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個年齡段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們的接受能力、理解思維能力、自制力以及知識的廣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為我們營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提供了有利條件,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舉
語文的基本特征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它既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還應重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在于聽說讀寫中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當下語文課堂中確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做法,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于是,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開展這些不能出彩的環節。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學生讀起短短的課文顯得結結巴巴。可想而知,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寫作文時盡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為空中樓閣。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強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
時下,我們的教學多注重生成與建構,弱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把舞臺交給學生”。于是就出現了一些情況: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嘛。于是,老師的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閱讀理解文章時,在沒有充分引導設定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由閱讀,隨意交流,教師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最終結果是:你也對,他也不錯,整堂課學生思維像脫韁的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結束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而任意的“多樣性、獨特性”給學生帶來了諸多的影響?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隨意式”的放任自流。因此,想要提高課堂實效,賦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駕馭全新課堂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獨立思考,切忌“隨聲附和”
合作學習是群策群力、匯集眾多獨立、有創意的思維見解,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但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表面上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尖子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討論一節課;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有時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沒有機會參與到討論中;有時小組成員沉默不語,出現啞場;有時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出現跑題現象,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實質上“心動”更為重要,有時思考中的沉靜比表面的活躍氣氛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表演課。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們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通過以上三項措施的實施,確保最大限度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地去實踐,多思考教學中的問題,多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會調控應變,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