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榮 趙強
摘要:新課改實施以來,閱讀的確被提到了較重要的地位。但小學低年級段的課內外閱讀現狀卻仍不容樂觀,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相當多的小學生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嚴重脫節,這樣的閱讀教學現狀確實令人堪憂。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來引導,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讓同學們在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基礎上,擴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詞匯,提高語文能力與文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群文閱讀;課內;課外
一、小學語文課堂內外閱讀的意義
好的語文成績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讀出來的,小學生課堂內外的閱讀有利于學好普通話,普通話是與人進行交流的基本,很多人通過大聲的朗讀練習自己的普通話和與人交流的膽量。閱讀在考試時有利于準確判斷出題者的意圖,“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算小學生語文的功底不如寫文章的作者,但是閱讀積累到一定的量時,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散發的感情是不難的。閱讀更加有利于作文的寫作,素材的積累和感情的厚積薄發,都可以讓小學生為自己的作文畫龍點睛。
二、當前小學低年級段群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低年級段的學生閱讀興趣普遍不夠濃厚,閱讀量較少。只有36.2%的學生非常喜歡閱讀;18.7%的學生幾乎不花時間進行課外閱讀;51.3%的學生很少去逛書店;同時,多數學生沒有達到課標要求的閱讀量。
(二)偏食閱讀行為普遍、閱讀面窄化現象突出。有64%的學生只喜歡閱讀腦筋急轉彎或兒童漫畫之類的娛樂書籍。
(三)課外閱讀的時間得不到保障。在電視、電影、上網等多種活動方式的包圍之下,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但在這些生活方式的沖擊下,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獨立閱讀意識不強。經過調查,81%的學生依賴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或和小伙伴一起讀。
(四)課堂內外閱讀脫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沒有做到有效的銜接,43%的學生對一本書產生興趣的原因在于同學或老師的介紹。
三、小學生群文閱讀中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對策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可以說味同爵蠟,而現在,很多同學都缺少學習課外知識的內在動力,沒有學習課外文獻的自覺,如何讓同學們抱有對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主動性,是非常值得老師思考的事情。其實,在激發興趣的方而,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給孩子們設計故事的懸念與情景,引而不發,讓同學們的求知欲去發揮作用。舉例說來,在學習《格列佛游記》中的《小人國》的時候,可以給同學們講一下《格列佛游記》中的其他兩個國家,簡單介紹一下,讓同學們對此感到好奇,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剩余的內容。也可以在將魯濱遜的時候,問問同學們:“什么是星期五”,看完魯濱遜就知道星期五另一個涵義了。”以此,慢慢的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后更加樂意于學習課外文章。
(二)立足課內,引導“探究式閱讀”
探究式閱讀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一種實踐活動。由于課堂的學習空間有限,知識含量小,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去調查研究、收集信息、實驗操作,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讓閱讀活動還原為“生命活動”。
1、疑難式探究
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或語句,或多或少含有疑難迷惑之處,或者表面看似無疑,但經教師點撥后又發現疑竇叢生。對這類疑難型的問題,除了在課內引導探究外,還可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探究。如上《賣火柴的小女孩》,由于課文所涉及的時代距學生的生活甚遠,為此,在學生充分體驗課文內涵的基礎上提出:資本主義社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社會?除了課文寫的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外,人們還有哪些苦難的生活呢?課后讓學生帶著疑難點去查找資料、詢問長輩、閱讀有關書籍,在延伸探究中解決疑難。
2、賞析式探究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家名篇用語流暢、文筆精美。教師不但要給子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他們品詞析句,而且要適時地利用課后延伸品賞。如《荷花》一課寫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冒”字用得很傳神。為了領會其表達技巧,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查找與“冒”意思相近的詞,利用介作小組討論揣摩文中用“冒”字的原因。此外,還應引導學生課后去賞析相關寫物文章中用得精妙的字詞。
(三)經營課外,開拓資源,讓閱讀成習慣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學生的閱讀不能夠僅僅局限在課堂內,而應以課本內容為基點,向課外閱讀延伸。但是,許多學生的課外閱讀常常是走馬觀花、應付了事,更無法享受審美的樂趣。有效提高課外閱讀,語文教師要注意從以下兩個方而加以指導。
1、均精選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的材料十分廣泛,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適合小學生閱讀,必須加以篩選。因此,從提高語文能力的根本出發,教師首先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尤其喜歡具有探險、機智勇敢精神人物的特點,推薦如《木偶奇遇記》、《葫蘆的秘密》、《吹牛大土歷險記》等少兒文學經典作品。
其次,現在的網絡、電視媒體和報刊也蘊藏著豐富的閱讀資源,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看《少年報》《讀者》等優秀報刊,還有“開心辭典”之類內容豐富的節目。這樣,學生就可以把閱讀的視野拓寬到課外,多渠道感受閱讀的精彩。
2、開拓閱讀資源
課外閱讀還必須充分調動各方資源,讓學生擁有一個寬松的閱讀空間,使其慢慢養成課外閱讀習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進行:1.學生間互相交流。學生的閱讀喜好不一樣,通過交流,可使優秀的兒童書籍在學生之間傳閱。2.各班開設讀書角。“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發動學生把家里的書籍拿來交流,分享快樂。3.除了班內交流外,班與班之間也可交流,擴大閱讀資源。4培養家庭閱讀氛圍。教師要引導家長與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快樂,以書為紐帶,讓學生養成終身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四)充分利用早讀和晚讀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每個學校都會安排早讀,有些有學校也會安排午讀,這些時間都是可以加大學生閱讀量的寶貴時間。并且,學生在早上的記憶力非常好,早讀的內容可以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這不僅加大了學生的語文閱讀量,也給予了學生非常多的知識。中午午讀雖然時間不太長,但是中午大聲地朗讀文字,可以驅走困意,還可以練習口才,這對學習語文都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合理有效的結合,不僅能豐富我們所學習的教材內容,還能培養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再加上教師悉心的指導,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那么學生積累的語言知識一定會越來越豐富,讓學生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