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元++張忠義
摘 要:服裝行業缺乏的是適應技術密集的設備環境、工藝技術管理形式的技術人員,并非某一固定工作崗位的人員。從學生掌握的技術結構分析,面向職業能力的培養能夠使教學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和適應性,并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廣的職業延伸空間。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應立足于崗位結構,使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吸收行業新知識的方法和本領,具備一定的職業可塑性,最終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服裝工藝課程;崗位結構;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136
1 《服裝工藝》課程對崗位能力培養的影響
從行業背景分析,國際經濟形勢的惡化對傳統服裝行業沖擊很大,服裝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當前,服裝行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產品檔次不高、競爭能力較低、缺乏核心技術和定價“話語權”等。服裝行業要想擺脫價值鏈最低端的從屬地位,與國際環境接軌,就必須調整戰略部署,以“技術勞動力”的優勢來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品牌戰略實施改變業內格局是行業發展的核心所在。對于人才的培養,不能只側重于某一崗位或者某一工種,而應傾向于多樣性和靈活性。現有的服裝專業人才結構單一,難以滿足市場經濟下企業“產供銷”一體化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服裝人才的重任,因此應按照市場和行業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從而培養出適應相應崗位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從當前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主要就業崗位有CAD排料員、面輔料跟單員、工藝員、質檢員等。這些崗位要求就業學生具有服裝面料采購能力、排料裁剪能力、CAD軟件應用能力、服裝定制能力、服裝熨燙能力、后期整理能力、成衣品質監控能力、外貿跟單管理能力和工藝單編制能力等。基于上述崗位要求,《服裝工藝》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工藝問題的能力為主。這些專業能力需要通過服裝工藝制作和相關的大型實訓環節來實現。
當前,高職院校服裝工藝專業的招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錄取應屆考生,另一種為單獨招生。后者通常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題,考核的難度相對較低。選拔錄取的學生成績偏低,學習主動性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服裝工藝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舉一反三,這樣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變化。傳統的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且多采用在黑板上演示的方式,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 信息化教學在《服裝工藝》課程中的應用
2.1 改變了《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形式
信息化教學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創設多元化的教學環境,更好地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優化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應用性。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理解和應用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工藝制作基礎課程學習中,教師會講授各類縫型,比如扣牙縫、騎縫、內包縫、外包縫等,并告訴學生這些縫型分別應用于襯衫的育克、褲子的裝腰、夾克的裝袖等不同位置,教師講解得很到位,但是學生實際上只是有個粗淺的認識,不知道如何應用。通過視頻文件,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通過畫面傳遞給學生,并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2.2 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服裝工藝》課程的重要性。從比較突出的就業崗位來分析,服裝制版師助理、排料員、工藝員、跟單員、面輔料跟單員等必須具備扎實的服裝材料基礎知識,較強的工藝分析能力、制作能力和部件組合能力。專業課堂上所講授的多以裙、褲、襯衫以及相關的常規性裝拉鏈、做口袋、做開叉、做領、做袖等為主,很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工作后不免力不從心。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知識的拓展性,將與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相關的新型技術、手段、材料、設備通過課件或者網絡課程平臺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有更多學習的關聯實踐和空間,提高學習的延續性。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生圍聚邊聽邊看,一個工藝要點教師會演示三四遍,但是還會有學生跟不上教師的進度,或者學生自己動手時又記不清楚了。將專業課錄制成視頻文件,結合分屏顯示電腦,循環播放,學生能夠有選擇性地觀看,模擬操作,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3 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教學中
在常規的專業教學中,將專業課程內容與相應的職業崗位緊密結合,按需而設、按需而教;在實訓過程中,與實際工作崗位的操作訓練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企業文化和生產現狀,為所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找到合適的端口,最終達到職業崗位的要求。例如在生產性任務實訓教學中,設置不同的裙子、褲子、大衣等典型的任務單元,借助企業的運作模式指導生產教學,并指導學生分組完成每一環節的任務(量體、面輔料準備、做色卡、制作工藝單、制版、推板、排料、裁剪、制作、生產管理、質量檢驗),在實踐中體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互助協作精神。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使知識更為立體化。同時,展開興趣性擇業和自主型學習能夠使專業教學更符合人性化和社會化需求。
參考文獻
[1]黃亞琴.高職院校服裝工藝課程教學現狀及思考[J].職教通訊,2011(12).
[2]張君浪.高職院校服裝結構與工藝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山東紡織經濟,2010(12).
[3]蔡海霞.論高職服裝工藝教學課程的現狀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2(38).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