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敏
【摘 要】歷史生動課堂建設是教學改革必然的需求,教師需要打造生動課堂活躍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深度、促進能力發展,打造生動課堂的路徑可以通過歷史故事調動情緒、改進教學流程、引入先進手段以及開展拓展活動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歷史教學;生動課堂;建設研究
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打造生動活潑的教學課堂對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凡的意義,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這一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一、歷史生動課堂建設的重要意義
生動課堂是指相對于以往枯燥的課堂而言,在教學氛圍、教學信息、教學互動、教學拓展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的形象化課堂,歷史生動課堂的建設具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需要。歷史教學要走出枯燥沉悶的境地,必須要在課堂教學氛圍上下功夫。教師如果還是采取枯燥的方式組織教學,整個課堂就會顯得非常枯燥乏味,不利于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打造生動課堂是教學氛圍活躍的迫切需要,教師需要這樣的核心氛圍推動教學工作,學生也需要活潑的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二是提高教學深入程度的需要。教學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學目標任務達成成效,關系到課堂是否能夠深入開展。在這一方面,生動課堂建設勢在必行,打造更加生動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能夠推動教學工作向著深入發展,無論是教師啟發引導的深度,還是學生學習理解的深度,在生動課堂的背景下都會得到進一步的加深。特別是深化學生理解、提高思想教育方面,生動課堂建設的作用更加明顯。
三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歷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等。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所鍛煉學生的是知識記憶能力,而生動課堂建設則打破了這一限制,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學生在生動課堂建設中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在相互協作研究的過程中增強了辨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生動課堂建設極大的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二、歷史生動課堂建設的主要路徑
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打造生動課堂,應當從教學方案的設計入手,制定周密的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有效實施和運用。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路徑入手打造先進的課堂,使其更加生動活潑。
1.加入歷史故事調動情緒。歷史教學中情感因素非常豐富,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情感情緒,可以從一些歷史故事入手,讓學生在這些歷史故事中醞釀情緒,從而為教學理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課教學中,筆者加入了一些歷史故事,包括火燒圓明園的故事,向學生播放了一段歷史影片,講述的是八國聯軍在圓明園里面怎樣掠奪我中華瑰寶的,為了毀滅罪證最后用一把火把這一處凝聚著智慧和文明的園林毀之一炬。從歷史故事的講述中,學生感受到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更加深切的體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另一方面對中華民族的苦難歷程表示了無限的感慨。筆者在教學中運用這些歷史故事,把學生的情緒醞釀調動起來,帶著強烈的情感進入到歷史學習之中,接下來的教學就會如魚得水。
2.改進教學流程廣泛參與。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積極參與到歷史教學的環節之中,這也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面。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對教學流程進行了優化,要求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深度介入、廣泛參與,特別是通過思考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讓他們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描寫中發掘歷史規律,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例如在《洋務運動》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筆者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洋務運動的發生背景、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代表人物,洋務運動在當時具有哪些積極的意義、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這一運動有著哪些局限性,為什么失敗是必然的。通過一系列的思考題,筆者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對洋務運動從積極性到局限性、從內容形式到必然失敗的結局等方面逐層深入的進行分析研究。有了深度探究的平臺和思維引領的線索,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些問題,大家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集體的智慧得到了激發,學生對這一篇教材中的內容理解也實現了全面深刻掌握的目標。由此可見,改進以往單向教學的流程,讓學生廣泛參與其中,可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3.運用先進手段增加信息。先進的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歷史學科包含信息量較大,教師的口頭講解無法滿足需求,此時對學生進行一些生動信息的演示,特別是將先進的手段運用于課堂的各個環節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例如在《海峽兩岸的交往》一課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全面分析了解海峽兩岸近年來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重要成果,筆者專門設計了一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直觀了不同發展時期海峽兩岸在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的特點,以及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等。有了這樣的先進手段作為基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獲得了大量豐富的信息,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相關內容。將先進的教學手段運用于歷史教學,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加信息,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來烘托氛圍,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等等。這些方面在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中都會得到廣泛的體現,筆者堅持將多媒體手段運用于歷史教學,從教學設計中就融入進去,在課堂教學中精煉的運用,適當控制好使用的頻率,在多媒體使用的時機尚注意把握準確,從而為生動課堂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4.開展拓展活動延伸課堂。將歷史生動課堂建設延伸開去,從單純的45分鐘之內延續到45分鐘之外,構建課內外相結合的生動課堂,這既是拓展教學空間的需要,也是培養能力打造素質化教學的要求。筆者在這一方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了一系列的嘗試。例如在《鋼鐵長城》一課教學之后,筆者側重于引導學生在課后搜集資料,主要搜集三個方面的資料,一方面搜集我國軍隊從建國以來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第二個方面是搜集我國國防軍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第三個方面是搜集我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維護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所做出的哪些貢獻。這三個方面的資料搜集,涵蓋了軍隊建設、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具體表現,特別是結合當前南海紛爭、東海紛爭,我國遼寧艦下水、三艘自主建造的航母同時開工等敏感的話題,學生在這些資料的搜集中越來越感受到民族的自豪感,感受到一支強大的軍隊正在形成,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對我國國防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表示了由衷的贊嘆,也增強了作為中華兒女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這些方面的活動拓展,既讓學生增加了對歷史學習內容的了解,同時也強化了思想教育,滿足了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探究欲望和興趣愛好,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歷史生動課堂建設的幾點思考
生動課堂建設勢在必行、意義重大,廣大歷史教師要高度重視生動課堂建設,準確把握其要義原則,在優化流程、調動興趣、聚合資源等方面下功夫。教師關鍵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周密設計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整個教學的引領,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方案的設計,對生動課堂建設的各個環節充分考慮,采取巧妙的方法進行設計和運用。二是要有效控制教學大局。生動課堂建設是一個充滿活潑活躍氛圍,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素質化更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引導作用,一定要掌控好整個課堂,既要讓課堂熱烈民主開放包容,又要高效精練,始終向著引導的方向發展。三是要充分整合教學資源。無論是網絡資源還是課后活動資源,教師都要對這些資源進行認真的分析篩選,將其中有價值的資源運用到教學流程之中,從而實現對教學的輔助促進功能。
由此可見,生動課堂建設一定要抓住要點有效推進,并在推進過程中不斷總結新的經驗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指導之中,更好的促進歷史教學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蒲惠.課程改革對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地位的有利因素研究[J].亞太教育,2016(04)
[2]丁行雨.基于互聯網的初中歷史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
[3]李艷美.運用小組合作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02)
[4]宗陽.初中歷史學習型課堂構建的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6(01)
[5]張玉華.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