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睎言
摘 要:首先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選擇的重要性,并對小學生思維特征做出總結。其次重點介紹教學任務開展期間,培養小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提出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喜愛程度。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思維創新
一、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音樂是多數小學生喜歡的學科,但對于音樂知識的接受能力卻存在差異,開展教學任務期間,可以發現一些學生天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差,如果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會出現一部分學生掉隊的情況,并且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獨立完成音樂的鑒賞任務。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明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在制訂教學方法時才更具有可行性。演唱技巧與鑒賞能力都需要培養,同時完成多種教學任務,需要對教學方法多樣性進行設計,針對常見的問題來探討解決方案,但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效率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小學生天真活潑,對音樂喜愛的程度不一,因此,因材施教十分重要,音樂資質一般的同學,如果教師過于強調技巧訓練,容易引發學生的消極情緒,逐漸對音樂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教學任務開展。可以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逐步引導學生在音樂技巧上做出進步。創新思維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學生日后在音樂方面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例如,音樂教師在向小學生傳授最基本的五線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敲擊管琴,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從而培養小學生音樂的敏感性,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突出音樂魅力,激發學生興趣
只有學生喜歡音樂,并且樂于付出努力去學習音樂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成績上得到提升。小學生很難理解過于復雜的音樂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設定時,要考慮學生是否能夠理解,例如《童年》等曲目,歡快的曲調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參與到學習中。理論性知識的學習相對枯燥,但只有掌握扎實的樂理知識,音樂表達才更流暢。音樂能夠表達出豐富的個人情感,小學生很難領悟到這一深度,通過教師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的魅力。小學階段的學習,基礎知識比較豐富,教師要考慮班級的整體性,發現掉隊的學生及時溝通,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不管是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還是中學、大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魅力的突出永遠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然而,小學生是處于特殊的年齡生長階段的群體,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樂理的把握能力以及課堂注意力的集中都遠遠不如中高年級的學生。對于他們的教學方式必然要因勢利導。同樣以《童年》這首歌為例,可以讓學生先聆聽CD、仔細研究其中的歌詞。其次,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及夢想與歌曲所屬作對比,相信小學生對各種所描述的“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生活能夠產生共鳴。最后,音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根據該歌曲的曲調將自己生活的軌跡,以及自身夢想編寫進歌曲,讓小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豐富自己的生活歌曲,從而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
三、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設備能夠更高效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在課堂中搜索音樂素材,能夠減輕教學任務量,更促進課堂教學模式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音樂素材,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與班級成員分享,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要考慮好間隔時間,過于頻繁的使用可能會造成學生依賴心理,教師的理論性教學任務很難開展。利用多媒體的播放設備與同學分享一些歌曲,更輕松高效地開展教學任務。音樂能夠表達情感,自然也能夠從音樂中聽到不同的感情因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樣才可以發現音樂的內在美。為了讓小學生了解音樂的不同詮釋,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不同的畫面,讓小學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驚悚的音樂”“歡快的音樂”“悲傷的旋律”等。再者,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流行音樂,不同的個人也會有著不同的音樂愛好。為此,小學音樂教師為培養小學生不同的音樂愛好還可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小學生欣賞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從而培養他們獨特的音樂愛好。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通常采用機械式的教育方式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只管教學生吟唱課本上的歌曲,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這些歌曲的性質,從而導致小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的匱乏,更不用說是音樂的創新思維。因此,轉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突出音樂魅力、再加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相信能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莊綿綿.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創新探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5(0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