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淑勤
摘 要: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民辦高校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聽力教學模式已經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弊端,制約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自主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依托,探討以學生為主的網絡環境下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聽力學習新模式。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聽力學習
一、民辦高校傳統聽力教學現狀
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本人發現在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難的實際情況,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聽力教學的內容
課堂的主要材料來自教材,內容單一老套。一本教科書、一盒磁帶或者一盤光碟,每次課都是按部就班地重復“放錄音—做練習—對答案”三部曲,學生沒有機會進行語言的操練,更缺乏接觸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的機會。
2.傳統聽力教學的方式
在聽力訓練中,學生總是按教師事先選定的聽力材料循環反復地聽。重復放錄音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不同水平。同樣的內容,好學生只需聽一遍,而學困生兩三遍還不能抓住要領;有時為了照顧英語聽力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甚至不得不采用課堂翻譯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不利于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又挫傷了聽力水平較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新發展
1.學習目標的個性化
基于網絡教學資源的學習是學習者為解決某一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利用環境所能提供的各類資源進行學習、評估、重組、探索和實踐,以獲取課程知識和信息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通過探索發現問題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學習目標和學習進度。
2.學習內容的多變化
利用網絡信息量大、多種多樣、緊跟時代的學習材料和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學習,通過多媒體影音、動畫等技術使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便于學生對有著較多背景知識、較為復雜的語言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3.學習方式的多元化
多媒體網絡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有趣的、適時的影音等學習材料及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學會自己思考和獲取知識。課后,在網絡課程中設置作業系統和討論區,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起關鍵作用。
三、網絡環境下聽力自主學習在民辦高校的試行
1.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聽力材料
聽力教學與自主學習這一模式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宰,讓學生負起學習的責任。一方面,教師應該對學生做足功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聽力的課堂教學主要圍繞著教材展開,教師把每次聽力課的基本教學要求告知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聽力水平選擇聽力材料。另一方面,學生應在了解教師教學目標與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和步驟,主動實施自己的學習計劃。此外,教師也可以把自己設計好的聽力材料、制作好的聽力課件下載給學生,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中英文聽力學習網站或網址,如,http://putclub.com/(普特聽力)、http://www.51voa.com(51美國之音)、http://www.tingclass.com(聽力課堂)、http://www.unsv.com(英語學習頻道)、http://www.voa.net(美國之音)、http://www.bbc.co.uk(英國BBC新聞)等,由學生自己選擇。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主導者。他們引導課堂方向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是知識傳授的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在基于多媒體網絡的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轉換其角色,成為自主學習信念的傳教者和引導者、自主學習計劃的輔助制訂者和促進實施者、自主學習效果的監控及評估者。
最后,與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相比,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不單純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利用多媒體網絡環境所創造的良好的資源優勢,既能夠彌補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又能有效地促使學生擔負起自己學習的責任,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實現自身聽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argamon,1981.
[2]Little,D.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 [M].Dublin: Authentik,1991.
[3]徐錦芬,徐麗.自主學習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77-79.
[4]王紹欽,楊繼環.對多媒體環境下外語學習的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1):1-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