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成為課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而熟練地掌握并且運用多媒體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特別是對于中職語文教學而言,多媒體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知識,增加學習興趣,進而在中職語文課堂中大放異彩。
關鍵詞:新時期;中職語文;多媒體;運用
在信息資源異常豐富的今天,多媒體以其強大的優勢席卷了教學課堂。一方面,它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拉近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它能夠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障礙,達到傳統教學手段無法企及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可謂是一舉兩得。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又該如何運用多媒體呢?下面筆者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簡要說明。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1.學生基礎薄弱,教師工作缺乏激情。大部分學生素質低、成績差,短期內無法取得進步,教師看不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久而久之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生失去了熱情。
2.語文學科不被重視。雖然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增加,但在中職教育中體現得并不明顯。中職學生接受教育是為了掌握一門技術,從而立足社會,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重視專業課都勝過文化課。
3.教師年齡偏大,觀念陳舊。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在一些重點學校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中職的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教師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但思想比較保守,無法接受新觀念,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比較傳統,課堂毫無生機。
二、運用多媒體完善中職語文教學
1.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營造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思維。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無論學生將來從事哪一種職業,都將伴隨學生的一生,它和學生所學的專業課一樣,也是一項基本技能,要求學生學會聽、說、讀、寫……而傳統的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一言堂”,通過講授法將信息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感到信息撲面而來,真正接受的又有多少呢?相比較枯燥乏味的講授而言,多媒體用色彩絢爛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恰到好處的視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從而使中職學生愛上語文課。例如,在講授《雷雨(選場)》這一課時,由于《雷雨》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年代比較久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雷雨”這部話劇的片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現代戲劇,看得聚精會神,課后,我布置學生自愿挑選角色,排練這部話劇。從演員、導演、道具、燈光等等都由學生擔任,各司其職,將這部話劇演繹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也讓我看到了學生不同以往的一面,相信這節課會給學生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2.增強畫面感,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想象和聯想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能力,很多古詩詞因為學生沒有經歷過就無法感同身受,只能借助多媒體技術盡可能地還原情境,帶領學生一起暢游語文的海洋。例如,《歸園田居(其一)》這首詩,寫于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后,僅僅憑借老師的講授,學生是無法體會詩人那種閑適愉悅的心境的,于是我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將山清水秀的田園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暢想:假如你住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閑暇之余嗅一嗅花香,聽一聽鳥鳴,空氣非常清新,沒有霧霾,不用考試、不用找工作、更不用坐在教室里上課,這樣的生活你們喜歡嗎?陶淵明也是一樣。學生紛紛點頭,仿佛腦海中已經浮現出這樣美好的畫面。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我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在理解這首詩的時候也更深了一層。
3.突出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語文教學和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45分鐘,它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于點點滴滴,然而課堂時間畢竟有限,特別是中職語文課更是少得可憐,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重難點,既然學生對大屏幕上的內容感興趣,不妨就將重難點布置在大屏幕上。例如,在講授《拿來主義》這一課時,因為魯迅的文章向來艱深、晦澀難懂,但我將文章中幾個需要重點理解的詞投在大屏幕上“拿來主義”“閉關主義”“送出主義”以及兩個問題“為什么要奉行拿來主義?”“拿來主義如何拿來?”這幾個問題解決之后,文章的線索也明朗起來,可以說這篇課文就已經大功告成了。重難點逐個攻破,其他內容自然不攻自破,也打消了學生學習一些重點篇目時的為難情緒,為今后的教學掃除了障礙。
4.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的問題。特別是中職學生基礎薄弱,單調的講述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久而久之出現了厭學情緒也情有可原。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使用多媒體的課堂更感興趣,教師不妨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將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完美結合,真正實現為我所用。例如,在講授《故都的秋》這一課時,由于這篇散文景物描寫比較多,而寫景的散文恰恰是很多學生的短板,也讓語文老師十分頭疼。這時,多媒體卻幫了一個大忙,我精心制作了精美的課件,與課文相輔相成,將秋景的每一幅圖畫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生澀的文字變得靈動富有生命力,學生聽得聚精會神。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作業,讓他們通過細心觀察,描寫一處景物,大家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有所收獲。
三、使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多媒體也是一樣。在享受多媒體為中職語文課堂帶來便利的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誤區:一是很多教師一味地追求課件的多樣性,反而忽視了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下降,導致了本末倒置;二是還有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而忽視了傳統的板書設計。無論何時何地,板書都是教師的基本功,不容忽視,這些都是在使用多媒體時需要注意的,需要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端正工作態度,保持不滅的工作熱情,認真權衡利弊,找到一個平衡點,努力實現多媒體的最大價值。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能夠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就能夠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為我所用,讓多媒體技術成為中職語文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讓我們的學生也可以愛上語文課,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參考文獻:
[1]陳幗.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效果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6).
[2]張群.新課標下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