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摘 要:中職學生大多數學基礎知識比較差,如果再沿襲傳統的抽象理論說教和搞題海戰術,肯定許多學生跟不上。對于此,新課改要求堅持以生為本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契合認知的靈動教學方式。結合教學實踐對怎樣堅持生本課堂開發靈動課堂資源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數學;以生為本;興趣;體驗
以生為本,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為根本,這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新理念,是針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私塾式課堂的改革箴言。傳統的數學課堂往往先是教師在講堂上進行滔滔不絕的抽象理論講解,然后讓學生通過練習作業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或許還有效果,而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無異于棄之不顧。而現實情況就是中職學生往往都是數學相對薄弱的學生,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照本宣科地進行一刀切的講解。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方法,激活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指導他們深入數學知識體驗,然后進行深層次的數學學習。鑒于此,我們就結合一線教學實踐談一談怎樣在生本理念下實現中職數學靈動教學。
一、設置趣味方法,吸引學生興趣
許多中職學生數學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缺乏必要的興趣。為了讓學生能沉下心來學習,我們可以整合教學內容讓知識以符合學生認知情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有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產生深入學習數學的動力。
譬如,在教學“概率”知識時,如果我們開課就翻開書本給學生講解概率的定義和意義,這肯定讓大家感到煩悶、枯燥。這是不契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所以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的特點,設定一個關于概率的趣味小游戲:讓學生分成幾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拋硬幣活動,并及時登記出現正反面的次數。這樣設置,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體驗的興趣,牽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入學習數學,為進一步探索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二、鼓勵動手嘗試,生成數學體驗
陸游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常言也說:實踐出真知。這都是在教導我們單純地靠記憶對知識的學習程度還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因此,為了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也為了幫助中職學生通過完善數學體驗,樹立對學好數學的信心,我們就要通過鼓勵學生多動腦、勤動手,在體驗中完成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比如,在教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時,傳統的教法往往是按照教材上的流程逐步講解什么是立體圖形,什么是平面圖,分別有怎樣的性質,有的還列出一個對比表格。其實,表格做得再具體,如果學生不能看到心里去,也不能生成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針對此,就將課堂活化,組織學生通過紙張和剪刀等工具,跟著我來做手工圖形。這樣,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出來的各種圖形,便于認知,也便于理解其特點和性質。不但強化了學生的記憶,還有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對相關平面和立體圖形有結構性認知,為日后處理相關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唯有如此引導,學生才能通過動手操作完成對知識生成和發展的全面體驗,才能充分激活和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和提升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養成勤動手、多動腦的學習習慣奠定基礎。
三、設置綜合問題,完成知識遷移
學以致用是課堂教學的根本目標。中職學生將來面對的是一線市場,許多時候需要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待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以后,我們要結合生活實際設置綜合性問題,驅動學生去深入生活或一線市場,通過調查發現問題,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經過這樣的體驗流程,才能完善學生對數學從知識到運用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將數學知識生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總結常考的知識點,然后分別設置綜合例題,指導學生建立相應的數學解題模型,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運用自如。
譬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后,我們可以結合大掃除活動,將已知的勞動任務、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等關聯起來改編出最大效益的應用題,讓學生用二元一次方程思想來分析和解決怎樣實現在最短時間內使勞動任務得到高效完成的分配方案。我們還可以通過商場物品價格與利潤之間的調查設定課題,讓學生測算商場價格定位與最大利潤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體驗到二元一次方程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的運用技巧,培養了他們以數學的眼光來審視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習慣。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多開展生活問題為情境的綜合課題活動,讓學生多練習,以便熟練掌握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是我結合近些年中職數學教學實踐對怎樣響應新課改,堅持生本理念構建靈動課堂的幾點分析。客觀地說,中職學生確實存在數學興趣和基礎薄弱的問題,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學習新課改理念,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通過靈動、趣味的教學方法牽引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完成數學練習和綜合運用,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余曉如.構建“以生為本”的中職數學課堂[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30).
[2]曹彩紅.中職數學中知識點遷移的實施[J].數理化學習:中職版,2015(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