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桂
【摘 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本文從我國新課程改革背景出發,闡述了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并結合地理教學的實踐,對于新課標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自主學習;高中地理教學;培養
美國未來學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說過:“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痹诘乩斫虒W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實施首先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陳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個性潛能。其次,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學生喜聞樂見,身邊知識出發,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激活思維;鼓勵爭辯,喚醒創新意識。
實驗證明:在地理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健康個性的發展,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新的理念,為我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空間和操作平臺。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倡導自主學習
課堂的改革已進入新階段,教師的角色將發生新變化。教師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工作方式,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具有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識、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地理課堂上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二、激發興趣,嘗試自主學習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教授有一句名言:“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一個學生如對某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她(他)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的發揮。由此可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學生學好知識和形成能力的一個重要起點。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彼?,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方面,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導課激發興趣
導言是一堂課或一個內容的開始,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課、新內容學習的興趣。教育家布盧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的興趣。因此教師用將要在課堂上呈現的材料吸引學生,導言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講《熱力環流》這一知識點時,引用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則故事:諸葛亮火燒被圍困在葫蘆峪中的司馬懿,但沒有成功,諸葛亮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一下子,學生的興趣就激發出來了。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根據學生已經學過或掌握的知識,從知識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在發展中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解決;或者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問題是我們現有知識所不能解決的,以這樣的問題為核心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學習完日界線的教學內容后,我立即提出一個問題:有一對雙胞胎姐妹,由于她們出生的地點稍有變化,姐姐比妹妹的生日小,可能嗎?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都在思考,都在比劃,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3.用現代化教儀創設活動情境、激發興趣培養
只有通過創設活動情境,才讓學生體驗現實的社會生活,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得關于地理無處不在真實感受,繼而證明在生活中到處都離不開地理知識。
三、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地理思維
1.學會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讀圖能力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教師要知道學生善于閱讀和總結,不要一味追求死記硬背,到頭來還事倍功半,記得快忘得也快。對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原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去加深記憶。
2.學會說——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
很多學生是只意會而不會言傳,明白地理原理而不知道怎么去表述和書寫。這實際上就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欠缺。在課堂中教師應特別關注學生對問題的組織與回答,并且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大膽發言闡述自己想法,不當地方還應給予指到讓學生學會運用地理術語簡明扼要的回答。教師還可以組織演講或者辯論會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做——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
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很多學生養成了解決問題上網搜索,實際上地理學科有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動手做一下畫一下。比如說地球運動里的光照圖和太陽視運動圖,這些知識的掌握不僅要求學生會看還得動手會畫。
4.學會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品質
①全面思維的培養。在回答地理問題時,很多學生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②因果思維的培養。很多地理題目會針對某一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就需要運用因果思維,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再針對原因提出解決措施。③辯證思維的培養。一分為二的看待地理事物和問題是哲學思維在地理學中的一個體現。很多事情都不能以偏蓋全只看到利弊的一方面。
四、注重問題意識,鍛煉質疑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創設一個研究現實未知問題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
認真對待學生的提問,多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不論學生提出什么問題,教師都要及時做出回答,即使不能立即回答,也應指出思考解決該問題的方向和步驟或做出合理的說明。
五、加強師生互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通過營建民主、寬松、和諧、開放的課堂,實現師生間的互動,促成學生由“被動”向“主動”轉化。怎樣才能實現師生之間的和諧互動呢?
1.教師要樹立師生民主平等的觀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的、平等的關系,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淡化自己說教者和評判者的角色。
2.多一些鼓勵性評價,保護創新思維
學生隨著知識面的擴展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總希望有較多的機會表現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顯示自己特有的才能。而學生的種種創新思維表現常與錯誤、缺陷等相聯系,這使得一些教師常常不自覺地壓抑或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萌芽,其結果只能培養學生墨守成規的習慣。因此教師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多采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
有一句諺語:“告訴我的,我忘記了;演示給我看的,我記住了;讓我參與的,我理解了”。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只有參與并注重實踐,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構建起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體系,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逐步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終讓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教法研究與學法指導
[2]林群.對提高開放教育自主學習效果的思考.教學研究,2002.4.16
[3]許賀.新課程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學習.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09.6
[4]《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5]顧薇.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學[J].科教導刊,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