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紅英

摘要:求 軌跡方程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內容,分值高,難度大,能否正確掌握對高考的成績至關重要。結合例題介紹五種常用的方法,以期幫助讀者掌握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高中數學 軌跡方程 參數法
求平面上動點的軌跡方程不僅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軌跡即點的集合,而方程為實數對的集合。求某種條件的動點軌跡的方程,其實質就是利用已知的點的坐標間的特性去尋求變量之間關系。因此,求軌跡方程的基本指導思想,就是充分利用題設中的幾何條件,通過“解析化”將其轉化為代數式。由于動點運動規律給出的條件千差萬別,因此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方法也多種多樣,這里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直接法
如果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本身就是一些幾何量的等量關系,或這些幾何條件簡單明了且易于表達,我們只需把這種關系“翻譯”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曲線的軌跡方程。這種方法稱為直接法。
當o
當p=1時,所求軌跡是拋物線在y軸右側部分;
當p1時,所求軌跡是橢圓在y軸右側部分;
注:求軌跡的步驟:1)建立適當坐標系,設點的坐標;2)根據條件列出關系;3)轉化為方程F(x,y)=0;4)整理化簡得軌跡方程;5)必要時進行討論。
二、定義法
若動點的軌跡的條件滿足某一基本軌跡的定義(如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則可以根據定義直接求軌跡 方程。
三、參數法
有時求動點應滿足的幾何條件不易的出,也無明顯的相關點,但卻較易發現這個動點的運動常常受到另一個變量(角度、斜率、比值、截距或時間)的制約,即動點的坐標(x,y)中的x,y分別隨另一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可以這個變量為參數,建立根據的參數方程。這種方法叫參數法。如果需要普通方程,只要消去參數即可。在求軌跡方程中,參數法的應用較為廣泛,若參數選擇得當,常可使問題獲得較為簡捷的解法。
注:參數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步驟:(1)建立坐標系,設動點P(x,y);(2)根據軌跡的條件,選取適當的參數;(3)確定動點坐標中的x,y與參數的關系式,即建立參數方程;(4)消去參數得到普通方程;(5)討論;其中確定參數是關鍵。選擇恰當地參數應該是便于建立動點的參數方程,且容易消去參數。另外,但動點隨著動直線繞某點旋轉時,選擇斜率k為參數比較方便。
四、交軌法
求軌跡時,有時會出現要求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問題。可通過解方程組得出交點含參數的坐標,再消去參數得出所求軌跡的方程,此種方法叫交軌法。
例4:已知過拋物線=4x的焦點F的直線交拋物線于AB兩點 過原點O作OM⊥AB 垂足為M ,求點M軌跡方程。
解:
a.當直線斜率不存在時,直線方程為x=1.此時M點坐標為(1,0)
b.當直線斜率存在時,設直線AB的方程y=k(x-1),則直線OM的方程可寫成y=-x/k;兩式相乘消去k,得=-x(x-1),即點M的軌跡方程為將M(1,0)代入知點M(1,0)在該軌跡上。
∴ M的軌跡方程為:
注:用交軌法求動點的軌跡方程時,不一定非要求出交點的坐標,只要能消去參數,得出p點坐標之間的關系即可。
求軌跡方程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應多層次、全方位地分析動點所滿足的全部條件,特別應注意動點受到的隱含的約束條件,防止擴大或縮小點集的范圍。
2.方程化簡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同解變形,對非同解變形,要注意判別x,y的存在范圍并予以說明,以確保軌跡不重不漏;
3.對實際問題,要注意實際問題對動點軌跡的限制;
4.要注意區別”軌跡“和”軌跡方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若求動點的軌跡,不僅要寫出動點的軌跡方程,還要說明軌跡的名稱形狀特征及位置特點等。
另外,還有相關點代入法,本文不再詳述。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高中數學解題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