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強 王曉梅
摘要: 21世紀是我國社會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在此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再只是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就業者,而是使學生將來更有可能成為具有一定創造意識的創業者。因此,職業學校應大力開展創業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然而當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活動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以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試對農村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尋求其產生原因。
關鍵詞: 創業教育;創業意識;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27-02
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成為職業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卻遠遠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其在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專業設置等各個方面依然停留在傳統的就業教育模式上。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僅僅停留在空洞的課堂傳授上。這種現象在農村中職學校中尤其突出。本文將以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對農村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剖析。
1.農村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的現狀
21世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此社會背景下,創業教育得到不斷發展。但農村中職學校的創業教育與社會要求不適應,其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 學生對創業教育的認識模糊。目前,農村職業教育還是處于非常薄弱的狀態。縣一級的職業學校的生源都是本縣不能升上普通高中讀書的初中畢業生。他們當中絕大部分文化基礎較差,來職校讀書只是抱著學點專業,將來象父輩一樣出去打工的理想。對于將來是否要創業、如何創業基本上是一片迷茫,或者是根本沒有想過,覺得創業是別人的事,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對他們來說,只是聽故事而己,聽完就算了,沒有形成創業的激情。筆者對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希望創業的人數比例僅有5%,出去打工的占72%,走一步看一步的占13%,升到高一級學校讀書的考慮的占10%。
1.2 農村職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師資。創業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以開發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創業教育以提高自我就業能力為目的,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白手起家"到創辦小企業的精神和能力。務求使更多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它不是直接幫助學生去尋找工作崗位,而是重在教給學生尋找或創造工作崗位的方法。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其創業品質,形成創業能力,使學生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這是職業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當前中職學校對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僅僅將創業教育作為一門普通的文化課程來看待。因此,學校并沒有在師資培訓、設備投資、基地建設、研究經費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投資。如博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在教學設置方面只是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開設一門創業教育的課程。授課教師并不是在創業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教師,而是由政治教師承擔教學任務。這些教師絕大多數沒有創業經歷,教學內容僅僅來自于課本和網上的相關資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創業教育往往成為單純地理論到理論的知識傳授,沒有切實有效的實踐支撐,學生無法理解這些知識,談不上對創業的興趣,更不可能產生創業意識了。學校的這種做法對引導學生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品質、形成創業能力等方面并沒有起到作用。
1.3 家長對學生創業的期望值不高。創業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同時創業成功又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創業。但是家長們的想法總是矛盾的,他們認為創業是好事,值得支持。然而具體到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創業不可能成功,自己孩子不是創業的料。對孩子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他學好一門技術,將來找一份高工資、輕松、穩定的工作就行了。我們就家長對孩子創業的期望值做個簡單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家長認為孩子創業是件好事,同時,85%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創業的料,90%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家長們這種矛盾的心理直接影響到學生創業的志愿,家長和學生的態度對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活動帶來阻力。學校為了迎合家長的心態,只好減少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
2.農村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
在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它關系到中等職來教育改革發展的質量、人才體系的構建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創業教育應當成為當代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農村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的現狀遠不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2.1 創業教育觀念存在誤區。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應是以創新意識培養為目的的總體性、系統性的教育教學改革工程,是素質教育時代特征的具體體現和當代學生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創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但是,在當前中等職業教育中,功利性創業教育的觀念依然普遍存在著。在很多人的眼里,對創業教育的評判更傾向于商業價值的效果。就學校層面而言,學校管理者大都認為創業教育是針對少數創業者的行為,很難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質培養的內在價值。因此,不愿在教育層面推進普遍的創業教育。對學生而言,他們眼里的創業標準就是帶來商業收益的活動,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意義。當人們用這些標準來評判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活動時,往往得不到他們所謂預期的商業效果,從而否認創業教育的作用,在行動上不會大力支持學校的創業活動。
2.2 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證。創業教育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是眾多學科的綜合。它需要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制度管理之中。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創業學學科建設不健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比較隨意的問題。創業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課堂上的理論說教之中,很少有更多的教學形式來引導,激發中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導致創業教育未能實現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目標。
2.3 農村職校缺乏開展創業教育所需的師資、教材、資金、場地等條件。在農村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師資,師資是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性因素。創業教育要求相關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系統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然而,在農村職校擔任創業教育課程的老師往往只能是政治科老師或班主任,其知識結構不能滿足創業教育的要求;其次,農村職校缺乏優質的鄉土教材,創業教育課程教材的選用局限于在全國中職教材征訂目錄中選擇。這些教材并不適合本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上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狀態,學生容易陷入無法領悟的艱難境地;第三、農村職校普遍缺乏創業教育的實訓基地,沒有相關的資金支持。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時實際上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簡單認識與理解,難于形成良好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目前農村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只是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它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不斷地嘗試和摸索,走出一條有利于中職生適應社會、發展個人的創業之路。只有這樣,農村中職教育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敏.聶綠英.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途徑.《教育論壇》2012.01
[2] 李家華.創業教育亟須突破的三大困境.《人民日報》2012.06.15.18版
[3] 張政文.創業教育模式應以創新意識培養為目的.《中國教育報》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