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 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對幼兒進行科學有計劃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幼兒教育應從點滴抓起,培養孩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遵循幼兒的心理特點,采用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教育方式,恰當合理的進行教育,為幼兒將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幼兒教育;行為習慣;健康教育;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362-01
幼兒教育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這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發展幼兒教育是對幼兒的智力發展、道德養成、意志品質、身體素質的培養,提高能力的培養,并具有重大的意義。
1.幼兒教育發展的概念
幼兒教育是政府給每個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使每個孩子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教育是指通過制定法律法規確保適齡幼兒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政策的制定與調整以及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其提供相對均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以客觀公正的態度,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實現教育效果和成功機會的相對均衡,其核心是實現資源配置的相對均衡。幼兒教育第一,教育機會平等,這主要體現在入園率方面,即每一個適齡的兒童受教育的機會是平等的,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第二,教育過程的平等,這主要表現在資源配置上,即兒童應該享受到均衡的教育條件。第三,教育結果的平等,這主要表現在入學準備上,即兒童在接受教育以后,需要達到的標準是一致的。
2.幼兒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幼兒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十分有必要的,有了好的行為習慣,許多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幼兒教育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幼兒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而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則包括許多內容,如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勞動習慣、自控能力、禮儀等。幼兒期正是培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幼兒從小養成行為習慣非常重要。在幼兒期幼兒的自主性已經開始發展,獨立活動能力增強,肢體活動趨向隨意準確,靈活,是形成各種技能,學習各種習慣的好時機。如果這時老師及家長不提出合理的要求,不注意對幼兒的有關行為進行控制,完全可能使孩子養成惡習。良好的行為習慣有益于孩子身體健康,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有益于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益于孩子將來事業成就。因此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是必要的,需要老師不斷循序漸進,長期養成,需要我們耐心地幫助和等待。因此要抓住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必備條件,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3.幼兒教育培養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幼兒做事經常是三心二意,虎頭蛇尾,如果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呢?首先不要打斷孩子的活動,無論孩子在專心致志的玩看電視還是干其他什么事,如果隨便打斷,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利于培養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性和堅持性,這些良好的品質恰恰是日后專心學習的重要條件。不要同時給孩子分配幾件事情,會讓幼兒干這件想那件事情,結果一件事也干不好。父母還要進行適時地指導,經常鼓勵檢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這樣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間會更長一些。注重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為,讓幼兒會使用"請"、 "謝謝"、"對不起"、"不客氣"等禮貌用語。培養孩子使用禮貌用語這一點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抓住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必備條件,使幼兒養成的良好習慣,為幼兒今后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4.幼兒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期是幼兒身心發展較快的時期,而且這個時期可塑性非常的強,幼兒園的幼師和幼兒家長應共同依據幼兒心理的特點和規律,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給予高度的關注,用科學而理智的愛讓他們迎接美好的明天。幼兒就像是未開的花朵,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會有所影響,為了建構一個以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的幼兒生活環境,教師要從自身情緒管理和溝通方式兩方面雙管齊下,促進師幼的良性互動。首先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幼兒的各種反應,隨時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性和良好表現,激勵他們的主動精神。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游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的游戲,發展幼兒的智能,調整幼兒的消極情緒,鍛煉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體育活動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5.幼兒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幼兒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情緒和情感的世界, 孩子要由最早的原始情緒發展到人類的各種基本情感,是萌發各種情感的重要時期,幼兒情感教育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只有當孩子在這一時期接受了各種良好的教育影響, 使之產生積極的情感, 才會有利于孩子以后的發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目的, 也是一種教育手段。當我們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時, 從道德情感入手, 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關鍵期, 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幼兒情感教育還為其他高級情感的行成奠定了基礎。
5.1 家庭中的情感教育。家庭情感教育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關鍵。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義不容辭的有著對孩子情感的教育,作為父母應該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讓幼兒在家庭中得到正確的情感教育。首先懂得愛,愛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內容。懂得尊重,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人格, 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父母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學會尊重父母,尊重是相互的。
5.2 幼兒園中的情感教育。在幼兒園的情感教育側重信賴感和情感覺察能力,側重和群感及求知感專注能力,側重在自信感,自我激勵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對幼兒各個階段進行情感教育的培養,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讓孩子們在競賽中得到積極向上的心態,還可以在師幼互動的游戲中充分滲透情感教育的因素。了解幼兒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根據每個個體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通過特定的教育方法和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質。要充分的信任幼兒、尊重幼兒,讓幼兒從心理上接受老師,從而進行正確的引導。營造一個良好的愉悅的幼兒園集體,讓情感教育貫穿在幼兒生活的始終,滲透到師生的一切活動中,真正做到"以情育情"。
6.結束語
學齡前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播種了便會有收獲。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幼兒教育的成敗關系兒童的終身發展和整個國家的命運。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需要我們不斷的認識并完善,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小蔓.梅仲尋.兒童情感發展與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
[2] 周念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 王振宇.新編幼兒心理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