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懷榮
摘 要: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師生互動和有梯度的訓練,落實好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把握閱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能力;語文教學;培養策略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繼承優秀文化財富、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幫助學生學會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在近年的中考題中,閱讀分值有加大的趨勢。但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卻一直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那么,怎樣才能使之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閱讀效率呢?通過本人多年的實踐摸索,總結出以下三方面的培養策略,和同仁們一起分享。
一、重視閱讀指導,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闭Z文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只注重教學生怎樣去理解課文內容,而忽視了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中常采用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不急于讓學生討論而得出答案,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后,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有了答案,還有少部分同學仍然沒有找到答案。這時,我就抓重點段落,讓沒找到答案的同學再次朗讀這些段落。通過反復朗讀,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理解了課文內容。由于本人注重了學法的指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還應教給學生一些切實有效的閱讀方法。如背誦法,即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名言名句名篇,注重積累。還有做讀書筆記法,摘抄富有哲理的語句、精彩的描寫語句、好的修辭句等。定計劃法,即制定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的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提高閱讀興趣。講閱讀心得法,把閱讀過的精彩段落的感想體會講給同學或家人聽,這樣日積月累,既培養了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正確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又加強了學生對文本宏觀上的感悟和把握,學生于潛移默化中閱讀理解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二、重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經常舉行閱讀競賽
課堂上的閱讀競賽,一是比閱讀速度,在規定時間內讀完規定的內容。二是比閱讀理解,先提出問題,通過閱讀,看誰能最快最準的找到問題的答案。三是比朗讀情感,看誰能朗讀出情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課外的閱讀競賽,一是比閱讀數量,看誰的閱讀量大。二是比閱讀質量,看誰閱讀名著篇目多。三是看閱讀效率,相同時間內看誰讀的多,理解的透。
(二)把讀和寫結合起來
鼓勵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注重寫讀書筆記。本人認為,寫讀書筆記的最大好處就在于有效閱讀,有些同學為了證明自己的讀書效率,一味的追求數量,大概瀏覽,沒有真正領會書中深意,通過寫讀書筆記,就會督促學生認真去讀。實踐證明,把讀與寫有機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
(三)由課內閱讀向課外引導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但只靠語文課堂教學,就想全面提高閱讀能力,這是很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因此,要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就必須把課內課外有有機的結合起來。一是每一堂語文課,都要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激勵他們課外去閱讀。如講《傅雷家書兩則》時,本人通過傅雷教子的獨特方法,激勵同學們去閱讀傅雷的其他作品。二是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強制要求學生去閱讀,由課內的文本閱讀延伸到課外。如講《楊修之死》時,本人激發同學們由楊修的恃才放曠去閱讀《三國演義》中其他關于楊修的內容,具體掌握楊修的性格和曹操的性格。
我們還可以利用放寒暑假的大好時光,鼓勵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老師可以推薦書目,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讀。這樣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更濃厚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提高了。
三、重視思維激發,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
語文教學是靈活多樣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作為語文老師,不應該以講解為主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的路徑。通過學生自己反復閱讀,從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注重分角色朗讀,改編情景劇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這個過程既是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也是學生發揮聰明才智的過程,更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一次成功的角色朗讀或一次成功的情景劇演出,都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和閱讀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有大語文的教學理念,要有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手段,要有授之以漁的教學思想。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結合教材內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運用課堂中老師教給的閱讀方法、技巧,去課外閱讀欣賞大量的文學作品,通過對大量作品的閱讀、理解、賞析,來不斷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