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江華
摘 要:微課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一種先進高效的教學手段。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使美術課更加直觀、生動、形象。教師應當從美術微課資源的有效收集、合理選取、搭配使用、設計制作、平臺建設、價值延伸這六大方面來發揮微課的價值,讓學生通過更加有趣的方式來學習美術,感受美術的魅力。
關鍵詞:高中美術 微課教學 有效教學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微課教育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如何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巨大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關注的焦點。在眾多學科中,美術是一門應用微課比較廣泛的學科,從藝術美感的角度上講,微課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綻放美術的魅力,而前提就是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式,把微課巧妙地應用于美術教學中。
一、美術微課資源的有效收集
微課作為信息化教學時代的教學產物,它能夠把某一個關鍵點、某個細節放大后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也就意味著微課變得豐富化與多樣化了。假如一名教師具有利用微課來開展教學的先進意識,則代表著微課教學不是偶發性的、一次性的,而是一種沉淀與積累。因此,教師要想借助微課來演繹高效的美術課堂,首先就要有效收集微課資源。一般來講,一名優秀的教師為了能夠長期保持高水準的教學,就必須主動學習與行動,折射在微課資源上,就更要做一名“有心人”。以人教版高一美術為例,僅僅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這一大主題下,就有陶器、瓷器、青銅器、織繡、玉器、漆器等分類,假如教師等到需要應用微課時再去收集相關資料,就難以確保微課的質量了。因此,教師在平常接觸到微課時,如校園網內資源庫、教育系統資源庫、網上教學資源庫等時,就要留意其中是否有貼合教材內容的微課,可先行將它們分門別類地收集下載下來,以備教學之用。
二、美術微課資源的合理選取
教師在“有心人”這種意識的引導下,可以收集并積累許多優秀的微課資源,對這些原始微課素材進行合理選取的原則就是“圍繞教材”“突出重點”。以人教版高一美術《古代壁畫》為例,這一章節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在欣賞獨特而遠久的古老壁畫繪畫形式中,對壁畫藝術發展的歷史淵源,當時人們的審美思想、社會狀況及經濟文化的發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其教學重點就是賞析《朝元圖》的藝術成就和特色。作為永樂宮壁畫一個精彩和重要部分的《朝元圖》,是元代壁畫藝術中的最高境界和經典范畫,它突出了以八位帝后主神為中心的《朝元圖》,周圍有仙伯、真人、神王、力士、金童、玉女等共286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構成了氣勢壯觀、場面震撼的朝元行列,對近300 個神態威嚴的“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作者做到了濃墨重彩,潑墨如注般地進行了重點渲染,勾畫了一種莊嚴、威武、肅穆的氛圍。因此,教師選擇的微課就應當與《朝元圖》這一畫作的最大特點相吻合,讓學生通過微課的放大化講解與細致化描繪來進一步發現《朝元圖》中充滿個性的人物表情塑造特點,以感佩元代畫工們的高超技藝和集體智慧。教師唯有選擇了恰當的微課資源,才能最大限度地突顯微課特色,以演繹有效的美術教學。
三、美術微課資源的搭配使用
微課資源作為教學資源的一種,它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這也意味著微課資源要與其他教學工具搭配使用,而不能讓微課資源擴大化、唯一化,完全變傳統的師生教學為視頻教學,這是教師在應用微課資源教學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以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課《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為例,這一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能夠區分三大美術類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選擇一段微課視頻來讓學生思考“聾啞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語言的”,用微課開啟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通過PPT的方式來呈現《韓熙載夜宴圖》《潑墨仙人圖》《1954》這三幅畫作,學生在欣賞對比這幾幅畫作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鼓勵學生討論,最后在總結畫作區別時則可借助表格形式,如從語言表達手段上看中國繪畫的筆墨、章法等,西方繪畫的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等,這些都可以借助圖表方式來提高其醒目度。由此可見,要想有效突顯微課特色,教師應巧妙地將其與其他教學資源合理搭配使用。
四、美術微課資源的設計制作
在倡導“創新”“以學生為主體”等精神的新課程改革方向下,教師在應用微課資源時,除了作為資源的接受者外,還可以變換思路,讓學生成為資源的提供者,鼓勵學生根據教材內容來設計并制作微課。以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課《關注當今城市建筑——城市建筑開發與古建筑的保護》為例,作為欣賞課的最后一課,該課的主題是有關古建筑的保護問題,這涉及“探討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保護”這兩者的關系,實際上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對于經濟發展中的保留與割舍,作為高中生,雖然身在校園,但也應當時刻關注與思考社會問題,這是社會責任和公民意識的表現。古建筑在一座城市中并不難尋,即使非常罕有,但仍然可以通過過去的年報、資料等來尋覓蹤跡。因此,我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小組成員自行選擇一個切入口與小主題,通過拍攝視頻、整合資料、旁白配音等共同制作一個小視頻。與單純地讓學生看微課和利用微課對比起來,學生自己制作微課、分享微課,則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并把握學習內容。
五、美術微課資源的平臺建設
當學生設計并制作完微課資源后,教師應當統一收集起來,與自己收集的資源一起整合成一個平臺,以發揮微課資源的后續價值,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想更好地突顯微課特色,演繹高效課堂,就應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在班級內部打造一個微課資源平臺。比如,上文已列舉的教師收集到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微課資源后,可以將其放入班級QQ群、微信群中,除了規定學生必須制作的微課外,還要鼓勵學生把平常接觸到的優秀微課資源上傳到班級QQ群中。如此,微課資源的來源就更加豐富了,且這種“共享”精神也符合我們所倡導的“團隊協作精神”。對于教師來講,搭建微課資源平臺不僅服務于美術教學,還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機會與載體。
六、美術微課資源的價值延伸
教師應用微課的方式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延伸微課資源價值。隨著“互聯網+”時代下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可以觀看教師展示的微課外,也可以在家里借助互聯網來收看微課,特別是上面提到的班級內部的共享微課資源平臺,學生在家里就可以收看到微課。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即使是特別優秀的微課,教師也不可能在課堂上反復播放,而在課后,學生可自行下載學習,對于其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如《美術家是如何進行表達的——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中的聾啞人手語等內容,可以回復多次觀看,這也極大地提高了微課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因資源的一次性使用而造成浪費。總的來講,利用微課來開展教學,教師應當把思維與眼界放寬、放遠、放大,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從教師講延伸到學生學,這樣才能更好地突顯微課的特色。
微課作為一種以視頻方式來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資源,它代表的是一種利用碎片化時間、零散時間來學習的行為。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微課這種可以突破時空限制的學習方式更是得到了廣泛重視與挖掘,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中感受著美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胡小坤.基于“微課”視野下高中美術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5(23).
[2]王松江.美術學科微課教學資源開發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