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廷榮
摘 要:在以人為本的新數學教育觀下,小學數學功課的變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以緊扣教材,立足學情,關注功課計劃的有效性,精心計劃有效的功課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致,體驗數學,認識數學,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有效作業(yè);選擇性;趣味性
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一種學習能力,它也是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的一種生存能力。小學數學承擔著啟發(fā)學生數學思維,奠定數學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生邏輯能力的重任,其教學效果的最佳反饋就是學習自立的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歸納出了如下幾點方法,與同仁共同探討。
一、緊扣教材,立足學情,以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為自主作業(yè)的終極追求
自主功課的設計不需要有多么豐富的形式或有多精美的內容,它主要是基于對教材內容的準確把握和對課程目標的深入理解。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在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生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提高思維能力作為主要的設計和應用目標,創(chuàng)建出一個與課程目標高度相符、緊扣教材內容、具有思維發(fā)展性的自主功課。小學數學功課的獨立完成又可以詳細區(qū)分為課堂上作業(yè)的獨立完成和課外作業(yè)的獨立完成,課堂上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計劃要力求精練而具有豐富的啟發(fā)性,課后自主作業(yè)的設計則要兼顧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兩個方面。例如,在銷售文具的學習中,教師應先仔細研讀教學目標,發(fā)現本課程中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的重要任務。本項任務的完成最先要從理解開始,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做出了提前預習功課的計劃,要求學生必須進超市,查看詢問商品的價格,把商品價格有小數點的數字記錄下來,并在超市銷售人員的幫助下認識了解這些數字。本項任務的完成并不難,并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既容易也樂于走進生活,從生活中認識數學,感受數學。在完成本次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小數有了詳細的了解,還磨煉了交際能力,培養(yǎng)了獨立意識,也體會到了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提高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致。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對小數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為了學生能夠更深地理解小數,更好地掌握小數點的特點,教師要求每個學生都給同桌設計一個小數點的認讀游戲。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有的同學用錢來表示,有的用一些菜的數量表示,還有的同學用書包的重量來表示。在設計小數點的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調動了生活常識,緊密結合小數點的特點。游戲結束時,學生全面完成了對小數點的表示和認讀。本次游戲不僅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思維。
二、改變作業(yè)形式,提高作業(yè)的趣味性
為了讓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應當在作業(yè)設置方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布置更多實際的,并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作業(yè)。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標中所提出的“尊重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體驗觀察、猜測、推理和驗證等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在多種多樣的作業(yè)中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愛做作業(yè)、樂于做作業(yè)。具體地說,我們應當多開展更加生動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來擺脫傳統(tǒng)的數學作業(yè)的單一形式,通過游戲、參觀、制作和訪問等多種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三、互動考查,改變單向性封閉練習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我們應開展一些關于“你出題我來做”“組內出題自由做”“組際出卷隨機做”等系列活動。做法一:組內互練。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采取抽簽、指定、自選相結合方式,打破學生被動練習的傳統(tǒng)做法,學習新知識后,讓學生組成小組互換“自擬題”細心考查。做法二:組間互查。這種測試方式一般在單元、期中、期末進行。在測試前,各個小組準備一份“自擬卷”(注明組別)。測試時,組與組之間互換“自擬卷”進行測試。這種測試方法,以促進主體發(fā)展為主題,以激勵主體創(chuàng)造為目標,以實踐、評估為主路線,為學生開放求知空間,充分發(fā)揮了主體潛能。做法三:師生互查。這時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考老師”的機會,也能使師生關系更趨平等對話;另一方面,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同時也要超越教材,設計一些開放性、實踐性的練習題來“測試學生”。
四、優(yōu)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作業(yè)
1.運用多種意義符號
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比較恰當的標記來代替對錯號,比如用“?”,表示讓學生再次認真思考,讓學生拿到作業(yè)本后多注意標注的地方,激勵他們認真思考,找出錯誤的原因,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對布滿“×”號的作業(yè)造成的影響,及對千篇一律的“√”產生的厭倦感。一些作業(yè)完成得比較好或有進步的可以用各種符號代替,簡單的“優(yōu)”“良”“進步”等可以用一張笑臉、一面紅旗或一個豎起的大拇指等充滿童趣的印章代替。可以想象學生對這些標有有趣符號標記的作業(yè)的反饋都是充滿期待的。
2.使用多種色彩
作業(yè)評價時,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用不同的顏色給學生不同的機會。例如,用紅筆贊美、用鉛筆提示、用藍筆警示。作業(yè)評價時,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用不同的顏色給學生不同的機會。例如,用紅筆贊美、用鉛筆提示、用藍筆警示。用紅筆為學生寫上積極的、好評的評語,來鼓勵學生不斷努力。用鉛筆標注出錯誤較多的作業(yè)并注明哪里有錯、如何改正等提示,為學生提供修改作業(yè)的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標注的提示,來修改作業(yè)中有錯的地方。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很多學生為不好意思給同學看、不敢給家長看而逃避、隱藏作業(yè)的尷尬。用藍色評語來提醒那些多次犯同樣錯誤的學生,希望他能以此為戒,下不為例。
總而言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獲得輕松愉快的心理體驗,更好地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們必須在作業(yè)的內容與形式方面多作改革創(chuàng)新,與新課標緊密聯(lián)系將作業(yè)設計貫穿于素質教育的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向志飛.芻議小學數學作業(yè)有效設計的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3(9).
[2]郝淑英.小學數學作業(yè)的有效設計與評價[J].中小學電教:下,2012(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