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宏征
摘 要:高一對學生來說,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道坎,如果處理好這個環節,那么學生在今后高二、高三的學習和生活就會非常順利,甚至對他們一生會有積極影響。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高一學生被各種心理問題所困擾,他們煩惱、迷茫、孤獨……這時,學校和家長加強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和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心理教育;心理問題;家庭教育;健康;培養
初三畢業,升到高中,許多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生活和心理上處于獨立和依賴、成熟和幼稚的交織狀態。他們有自己的心靈世界,但是卻常常被家長、老師忽視,這些心理問題在成長中自生自滅,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誘發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發生在校內外無數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老師和家長不能只關心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高一對學生來說是人生的一道坎,高一正處于心理上脫離父母的斷乳期,學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此時,由于身心發展不健全,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引導他們認識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一、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心理教育的缺失
長期以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學校教育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大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課程。一些人偏激地把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籠統地認為是學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問題。學校片面追求應試教育,過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學生成績當作對老師考核的標準。尤其對于高一學生,面臨著三年后的高考,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更加忽視了學生心理輔導和教育。
2.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高一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上,家長身上總是帶有一些專制的傳統思想,他們認為自己在家中就是權威,孩子要絕對服從自己。在家里,父母關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衣食,而對子女的思想變化、心理狀況以及成長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則少有關心,相互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這樣使自己的孩子沒有獨立感,缺乏與父母交流的平臺,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民主的對話平臺,因此,容易產生思想矛盾,從而引發叛逆心理。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沒有正確認識,他們缺乏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不能及時預見和引導中學生遠離叛逆心理。另外,有的學生因為父母關系不和或者離異等原因,學生在心靈上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
3.學校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
現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的教育觀念依然在一些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一些老師認為,要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對學生嚴格,在學生面前保持一定的威嚴,這樣才能讓學生聽話,才能壓住課堂,因此,對犯錯或學習不好的學生動輒進行指責和呵斥。這種教育方式已經嚴重脫離了現實,用在高一學生身上有害無益。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
二、解決高一學生心理問題的措施
1.學校和家長重視學生心理教育
針對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情況,學校應該加強教師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積極普及教師關于學生心理問題的知識,轉變教學觀念,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學校設立心理咨詢信箱,配備懂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學科知識,選拔具有豐富教育工作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咨詢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跟蹤學生心理變化,幫助問題學生盡快地解決心理問題。
家長和老師應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首先,高一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知識,就能按心理學規律科學地學習,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其次,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有意識控制情緒、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自己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再次,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還能幫助周圍的同學,加強與同學的友誼。
2.家長改變家庭教育方式,營造民主氛圍
家長應該把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父母應該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在家庭教育上應盡量采用民主的方式,積極學習一些關于心理學的常識,與自己的孩子多交流,以便及時準確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從每年的中考來看,陪考的現象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較往年有增無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中國每一位父母的最大向往,但是家長無形中卻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家長必須明白,學習成績和分數并不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尤其是現代社會,它更需要的是一個人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家長一定要摒棄那種以考試分數論高低的陳舊觀念,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多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孩子的方式,要盡量多與孩子進行思想和心靈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溝通。
3.教師善于疏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我們看到,從小學到初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都是由老師安排好的,需要做什么練習,不需要做什么練習等,完全由老師指定。上了高中后,一切都要靠自覺,而且有好多時間是由學生自己去掌握的。以前,高一學生習慣于老師替自己安排時間,以及布置指定的任務,而上了高中以后,隨著科目的增多,學習難度加大,再加上老師授課方式與初中的不同,高一新生更是不知道高中該怎么去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因此,對于高一的新生來說,更應該加強學生對學習心理與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高效率地學習、記憶規律、記憶策略、思維方式等。另外,引導他們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自習的時間進行預習、復習,以及如何利用課外的時間進行自學也非常必要。
4.加強教師對高一學生的生活指導
學生剛升上高中,來到新的環境,面對著新的同學和老師,這就需要學會與人交往和相處。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個性都很強,只會考慮自己,不懂得尊重別人,為他人的利益著想,因此,剛開始彼此相互排斥,從而產生一種孤獨感,造成一定心理壓力。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去與人相處,教他們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學會欣賞別人,學會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家長和學校對高一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輔導在教育中必不可少。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授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在于通過心理輔導,給學生以一定的幫助,促進他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和選擇,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環境,這樣才能為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魏游.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