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
摘 要:作文是學生學習語文中最大的困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在記敘文中缺少生活經歷,缺少真實的情感體驗,缺少具體而有效的描寫方法,因而學生的作文看起來顯得假大空。基于學生寫作的現實與老師教作文的現狀,“跟課文學寫作”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當下作文教學現狀。
關鍵詞:課文;寫作;故事
課文是學生接觸最多、理解最深的語言文學材料,從這樣的語言范例中學習寫作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讓學生根據課文來模仿,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快速而準確地掌握寫作技巧。
一、積累語言模型
如,在人教版語文八年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凄風、苦雨、天昏、地暗。”這僅有的八個字不僅是在描寫天氣,更是在渲染氣氛。“天地亦與人同哀”,連用四個句號,成為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能發(fā)揮最大限度的表意作用。讀者在閱讀時,速度自然放慢,讀兩個字,停頓一下,頭腦中會想象一下畫面,自然會把讀者引入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這樣,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無限的悲哀之情。講解完成以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此句進行仿寫。這樣就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有的學生思考以后仿出了“幽林、曲徑、山清、水秀。”通過這樣的仿寫,鍛煉了學生的煉字能力,效果很好。讓學生從課文中學習這樣的煉字組詞、構成意境、表情達意的方法,正符合語文是學習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實踐課的本質特征。
二、段落仿寫
課文中選入的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寫作技巧。以讀促寫,以寫促悟的課堂仿寫形式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寫作的難題。“情動方能辭發(fā)”當學生的情緒處于興奮狀態(tài),思維必然活躍。當學生對于文本內容有了充分的理解與感悟后,寫作就成了表達情感、表達自我的需要了。在我們課本中就存在這樣的好例子。讓學生潛心閱讀、感悟,教師適當地講解指導。這樣,學生心中的寫作熱情就會像火山噴發(fā)一樣,自然傾瀉在筆端。如《安塞腰鼓》一課,就是例子。“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雨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這里作者運用了比喻、排比兼用的修辭,把安塞腰鼓表演時的場面、聲音寫得形象生動。讓學生據此仿寫,可以鍛煉學生對于這兩種修辭的運用。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明確修辭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情感,更好地表現中心。通過這樣一小段的仿寫,把作文中的基本思想蘊含在其中。通過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自然提高。在段落仿寫中,教師要找準文章段落的精彩點,對于仿寫訓練要有一個明確的訓練目標,并且要把訓練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在仿寫中緊緊圍繞目標。同時,仿寫的形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
三、續(xù)編故事
續(xù)編故事就是根據所提供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提示,從已有條件出發(fā),推想故事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充分展開想象,構思適當情節(jié),把原有的故事持續(xù)下去,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續(xù)編故事,實際上就是訓練學生運用想象與聯想的方式來作文。在續(xù)編中必須讀懂材料,抓準中心,這是續(xù)編的基礎與前提。在續(xù)寫中大膽想象與構思就是續(xù)編的重點與關鍵。如,在學習了童話《皇帝的新裝》后,教師指導學生續(xù)寫故事的結尾,學生對于故事的結尾設計出了幾種情節(jié):一是騙子被抓、殺頭。二是騙子回來后繼續(xù)行騙皇帝,又得逞。三是皇帝受騙后悔改,認真治理國家。無論是哪一種的續(xù)寫都能夠忠實于原文,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還有一種就是改寫。把現代詩改寫成散文,把古詩改寫成現代文章。例如,在講授完《歸園田居》時,讓學生把古詩改寫成一篇現代文,在寫作中學生大膽地展開合理想象。他們根據詩人所處的時代,想象詩人的衣著和所處的環(huán)境,同時也根據對詩人生平的理解描繪詩人的精神世界。在改寫中,學生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調動了自己的所有精力與儲備,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四、單項訓練
在作文訓練中,我們經常將某些訓練項目分成若干項,逐步落實,然后整合。如,寫人的文章,我們會分解成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記敘的順序我們常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對于這些寫作技巧方面的指導。如果在平時教學中,學生會感到形式單一、枯燥乏味。但如果把它放在具體的文章中,借助一定的情境,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提高了寫作的效能。如,在學習完《口技》一課后,進行本課寫作方法的提煉,教師指出本課的主要寫作方法:(1)場面描寫,(2)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教師指導有關場面描寫的幾個因素:①確定的時間,②確定的地點,③較多的人物及活動,④營造一種特定的氣氛。教師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讓學生明確四個因素。接著,教師指出場面描寫要注意的問題。①場面描寫以記人為主,②場面描寫要點面結全。③場面描寫要處理好場內與場外的關系。教師指導后讓學生以運動會為具體的情境,寫一寫場面描寫。在描寫時盡量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由于有現成的例子,又是親身經歷的事件,學生很快就完成了習作,并且質量很高。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如學完《列夫·托爾斯泰》后讓學生進行肖像描寫訓練,本課主要寫了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是人物的肖像畫,在文章中作者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重點刻畫了人物的眼睛,再結合魯迅先生《祝福》中對祥林嫂眼睛的描寫,讓學生明確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讓人物具體豐滿。學習完《阿長與山海經》后,對學生進行先抑后揚寫作方法的訓練,作者先寫了阿長睡相不好等方面的毛病,但通過買《山海經》一事表現了阿長的善,前面的事為后文做了必要的鋪墊。學生明確了哪些是抑的部分,哪些是揚的部分,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然后再結合魯迅的《藤野先生》和《范愛農》這兩篇文章,讓學生體會這種寫法,讓學生以班級同學為對象進行先抑后揚的寫作訓練,效果很好。
“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如果能運用好這個例子,那么這個例子將會發(fā)揮巨大的、無與倫比的力量。我們只要用心體會,就會發(fā)現其中蘊含著許多寫作技巧。讓我們架設課文與作文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從課文中獲得寫作的思想與技巧,從而提升寫作素養(yǎng),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王麗瓊.例談跟著課文學寫作[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4).
編輯 薄躍華